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日本的分析哲学(1933—2000)
引用本文:饭田隆,古田智久,王亚奇,王维先.日本的分析哲学(1933—2000)[J].世界哲学,2023(6):117-130.
作者姓名:饭田隆  古田智久  王亚奇  王维先
作者单位:1.庆应义塾大学;2.日本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改重点项目“医学院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29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关 键 词:日本的分析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分析哲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