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之际:黄宗羲“一本万殊”思想的一个面向 |
| |
作者姓名: | 刘梁剑 |
| |
作者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062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 |
摘 要: | ![]()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从人物之别到人禽之辨,黄宗羲强调,人性区别于物性的独特之处在于纯粹至善的不忍人之心。通过"心即气之灵处"的命题,一本万殊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从气到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一气相通从本然状态转变为道德明觉状态。另一方面,"心即气之灵处"意味着心与气的相互确证。心与气相互确证,这一点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认识论意义:气担保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同源性,而这一同源性进而担保了"人心之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互吻合的可能性。
|
关 键 词: | 黄宗羲 人物之际 一本万殊 儒学精神 刘宗周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