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歧义词加工中抑制机制的作用过程 |
| |
作者姓名: | 周治金 陈永明 杨丽霞 陈烜之 |
| |
作者单位: |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3.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香港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70255)。 |
| |
摘 要: | 两个实验探讨对汉语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不适当意义(与句子语境不一致)抑制的时间进程。被试为128名大学生,实验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即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判断探测词的意义与刚呈现的句子意义是否相符合,探测词分别在ISI(interstimulus interval)为200和800ms时呈现。实验结果表明:(1)ISI为200ms时对同形歧义词的不适当次要意义的抑制尚未完成;但是对同音歧义词的不适当次要意义的抑制基本完成。(2)ISI为800ms时对同形歧义词的不适当次要意义的抑制基本完成;(3)即使延长加工时间,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的不适当主要意义还是难以被完全抑制。
|
关 键 词: | 同形歧义词 同音歧义词 抑制 不适当意义 |
收稿时间: | 2003-02-24 |
修稿时间: | 2003-02-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