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范伟 钟毅平 李慧云 孟楚熠 游畅 傅小兰 |
| |
作者单位: | (;1.湖南师范大学, 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2)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 |
| |
摘 要: |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人际间的信任和团队的长远利益。采用行为学实验从两种视角下考察自我控制对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材料评定的方法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对比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 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低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更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产生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2采用颜色Stroop任务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当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时, 在评价他人为自己利益去欺骗、为他人利益去欺骗以及在特定情境中欺骗倾向上, 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主效应或交互作用。实验3采用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不同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高自我控制组, 低自我控制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4采用颜色Stroop任务和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控制组, 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行欺骗判断时, 相比自我控制资源状况, 个体会优先识别他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欺骗动机或欺骗倾向。在欺骗行为中, 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 能够更好地抑制自私动机, 更多的考虑长远利益, 出于自身利益去欺骗的可能性会更小; 自我控制资源充足的个体, 更有可能会经得住诱惑, 自私自利的欺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小。
|
关 键 词: |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资源 自我控制失败 欺骗 |
收稿时间: | 2015-08-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