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新理解“异化劳动”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为视角
引用本文:龙霞.重新理解“异化劳动”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为视角[J].现代哲学,2016(4):24-30.
作者姓名:龙霞
作者单位: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研究”(15AZX002),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哈贝马斯政治哲学与康德政治哲学关系研究”(GD14XZX07),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研究”(09C-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讨论“异化劳动”概念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应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大文本的内在关联入手。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述“异化劳动”的用语直接承袭自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异化劳动”所葆有的真正“本质规定”,却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文本所开启出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性”的价值视域。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中,正是这一价值视域,自始至终奠定和引领了“异化劳动”概念的产生、发展及蜕变,并最终推动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从这个意义而言,“异化劳动”概念理应被视作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起步;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的价值视域,亦被置入马克思哲学自身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本质规定。

关 键 词:异化劳动  哲学革命  类本质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