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对欺负现象本质内涵的感知* |
| |
作者姓名: | 陈光辉 |
| |
作者单位: |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 250014 |
| |
基金项目: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BS2013SF017);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3CJYJ10);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助 |
| |
摘 要: | 近年来国内的欺负研究均是直接采用西方“bullying”的内涵界定、理论假说以及测评工具。本研究采用访谈法,立足本土文化探究欺负现象的本质内涵,为测评工具的研发和问题干预提供现实依据。来自54名欺负者、受欺负者、一般者的访谈结果发现:(1)欺负是一种强者有意伤害弱者,且会给弱者带来伤害的攻击行为,其界定性特征是故意伤害性、受伤害性和关系双方间的力量不均衡性。(2) 重复发生性、难以反抗性和道德评判性均是欺负的伴生性特征。(3)欺负现象中蕴含两种关系特征:因果性伤害关系和强弱对比关系。
|
关 键 词: | 欺负 受欺负 力量不均衡性 访谈 |
收稿时间: | 2014-04-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