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社会创造性的微观变化: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
作者姓名:薛雨康  田梦源  李芊芊  郭雅绮  马晓晴  谷传华
作者单位:1.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育学院,奥尔巴尼 1222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国家一般项目(BBA18008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探索创新项目(CCNU19TS076)
摘    要:本研究将微观发生法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考察了不同特质社会创造性大学生跨情境、跨时间的状态社会创造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四种具体社会问题情境中,个体策略新颖性的变化表现出了跨情境的多样性特点,而策略实用性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出了跨情境的一致性特点;(2)个体特质社会创造性对其状态社会创造性的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策略的实用性上。

关 键 词:社会创造性  微观发生法设计  虚拟仿真技术  
收稿时间:2021-03-24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