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学问(知识)分类体系的演变与当代“国学”一级学科建设问题初探 |
| |
作者姓名: | 吴根友 |
| |
作者单位: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2 |
| |
摘 要: | ![]() 中国传统学问、典籍体系是"以治道为中心"的。先秦时期大约有五种学问(知识)、典籍的分类范式,两汉以后刘向、刘歆父子开创的七略分类法一度成为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之前最主要的学问和典籍分类法。《四库全书》接受并综合以前的四部分类法,正式将四部分类法作为编纂本书的纲领,对近四百年来中国学问、典籍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渐涌入,特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的知识、典籍、学科的分类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问与典籍的分类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如何重建"国学"学科体系,如何认识本民族学问、典籍的分类体系,将是重建现代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
|
关 键 词: | 学问(知识) 典籍 分类体系 国学学科 以治道为中心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