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 |
| |
作者姓名: | 马利军 张静宇 张积家 |
| |
作者单位: |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510631 2.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510520 3.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510631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OXLX26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6200524);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DXMXLX01)资助 |
| |
摘 要: |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
关 键 词: | 惯用语 非建构观点 建构观点 关联理论 思考 |
收稿时间: | 2009-10-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