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
| |
作者姓名: | 王沛 王雪枫 陈庆伟 |
| |
作者单位: | (;1.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上海 200234) (;2.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香港新界沙田) (;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自我与人际认知的特征:心理与脑科学的整合研究” (12AZD117)项目。 |
| |
摘 要: | 采用IAT范式探讨不同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作用:实验1通过音乐唤醒被试的不同弥散性情绪状态(悲伤vs.愉悦), 并操纵其即时观念(刻板一致vs.刻板冲突), 探讨二者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实验2通过视频诱发被试不同的指向性情绪(同情vs.厌恶), 研究其如何调节大学生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入四重模型(Quad Model)分析技术, 进一步细化情绪的调节作用究竟发生在认知加工的自动加工过程还是控制加工过程, 以及不同情绪是通过哪些心理成分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结果表明:(1)当即时观念与刻板印象内容一致时, 积极弥散性情绪促进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反之则会抑制其表达; (2)弥散性情绪通过调节认知加工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进而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但未参与调节控制性加工过程; (3)积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抑制被试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 消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促进其表达; (4)指向性情绪通过自动激活成分, 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同时也通过辨识力成分, 参与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控制性加工过程。
|
关 键 词: | 弥散性情绪 指向性情绪 内隐刻板印象 加工分离 四重模型 |
收稿时间: | 2012-10-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