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先秦“命”“天命”概念与儒、墨“天命”观的异同及其实质
引用本文:高华平.先秦“命”“天命”概念与儒、墨“天命”观的异同及其实质[J].哲学动态,2023(2):52-60.
作者姓名:高华平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    要:在上古时期,“命”和“天命”观实际反映了中国早期宗教由“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由多神教到一神教的发展特点。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作为至上的人格神上帝或最高主宰之“天”所赋予人的“使命”或德性称为“天命”,而将令人无可奈何的、导致人之生死疾病顺逆吉凶等偶然性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称为“命”。墨家则出于“天志”“天鬼”“天意”的宗教立场,认为一切社会现象皆由“天命”决定,“天命”之外不存在所谓“命”,故对“强执有命者”之“有命论”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墨家“非命”的实质只是反映了儒、墨两家“命”和“天命”观的某些差异,而非两家思想的根本对立。

关 键 词:  天命  非命  儒家  墨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