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勒的生命书写及其叙事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张广清, 朱鸿飞, 杨晓霖. 2020. 奥斯勒的生命书写及其叙事意义. 医学与哲学, 41(23): 1-4,64. doi: 10.12014/j.issn.1002-0772.2020.23.01 |
| |
作者姓名: | 张广清 朱鸿飞 杨晓霖 |
| |
作者单位: |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5;; 2.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 510515;; 3. 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 广东广州 510515;; 4.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叙事医学研究中心 广东佛山 528308 |
| |
基金项目: | 2019年全国医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B1-YX20190303-03) 201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2019GXJK157) |
| |
摘 要: | 叙事具有强大的人文和人际功能,它能促使主体之间更有效地实现认知上的共识。居丧者的哀伤历程和罹患疾病的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身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通过见证、续写或改写故事来重构人生意义的过程。从奥斯勒创设天堂来信帮助作为居丧者和患者的妻子格蕾丝克服心身疾痛这个故事,发现叙事素养能够帮助临床语境下的多方主体之间构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从叙事医学的角度而言,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性的艺术”的基础上,医学实践可以理解为需要科学技术知识和叙事人文素养合力的“应用型科学和关系性艺术”。
|
关 键 词: | 叙事医学 医学艺术 叙事素养 关系构建 |
收稿时间: | 2020-04-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