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沿革、趋势与理论建构 |
| |
作者姓名: | 李宇 王沛 孙连荣 |
| |
作者单位: | (;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上海 200234) (;2.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 宁波 315211) (;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 201815) |
| |
基金项目: |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自我与人际认知的特征心理与脑科学的整合研究”(12AZD117)资助。 |
| |
摘 要: |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与理解。根据对象可以分为自我认知、人际认知、群际认知以及以社会决策为核心的社会事件认知。针对以上四个方面,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为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研究做出了先驱性贡献。但无论就理论建构、研究范式还是研究内容而言, 大量研究沿袭了国外研究的预设前提与范畴, 即“本位认知”, 脱离了中国人社会认知滋长的基础--以“差序格局”为基调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转型期的文化。通过梳理与整合涉及社会认知主题的研究及其内在逻辑, 发现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根本特点为“他位认知”, 并且集中体现为“差序格局”文化衍生与发展的“群际认知(阶层认知)”, 进而尝试围绕“群际认知”这条主线解读与建构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理论框架, 推进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深层研究, 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关 键 词: | 社会认知 本位认知 他位认知 群际认知 阶层认知 |
收稿时间: | 2013-07-11 |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