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宋代儒佛之辩主要包含以“实有”或“实理”对治“空”这两个方面。以“实有”对治“空”主要以北宋儒者二程、张载为代表,其中二程以价值立场批判佛教之“空”,张载则以太虚实有驳斥佛教之“空”。中国佛教拥有完备精深的心性论,释氏会通儒佛时实际是以佛为本、以儒为末,以佛为体、以儒为用。因此随着宋代理学体系逐步完善,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必然从更深层面回应和攻击佛教,即以天理之“实”驳斥佛理之“空”。如何理解现实世界的体用问题,如何理解世界及其本根的问题,是朱子辟佛的重点,也是儒佛之间最根本、最激烈的矛盾点。儒家“实理”作为形而上本体,根植于现实世界有序运转的事事物物,是从本体层面对现实世界的奠基。佛教之空则认为一切有为法没有自性,需破除物执与我执,才能达致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