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新蒙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它大肆宣传超自然现象的存在,特别是打着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幌子,极力鼓吹人体的所谓超常功能。在它的带动下,传统有神论的种种货色亦乘机死灰复燃……一时间,沸沸扬扬,闹得乌烟瘴气。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民间,而  相似文献   
2.
在后启蒙时代的背景下,人权的"普遍性"问题和西方学界的理性主义批判融合在了一起。理性主义的式微使人权无法在哲学上被论证为"普遍性"的,同时道德直觉论承担了人权实践的解释和补充作用。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建构论开始批评道德直觉论的不足,并提出了人权的"主观普遍性"理论。为了避免产生过于激进的人权观念,德沃金和哈贝马斯分别从司法传统和共识的角度,对"主观性"的人权理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信的范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此种现象历史悠久而显著。例如,如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这样的古代哲学家就是不信神者,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如霍尔巴哈和狄德罗则公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即使在中世纪,也存在着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潮流。而且,在西方世界的文学作品中:在马克·吐温和阿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的作品中,在雪莱、拜伦和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在萨特和屠格涅夫的著作中.也可以发现不信神的思想表达。⑤今天.从荷兰到新西兰,从加拿大到中国,从西班牙到南美洲.不信者比比皆是。⑥  相似文献   
4.
孟广林 《学海》2011,(1):164-171
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它的勃兴与涌流的动力源泉,主要是来自其自身社会的新旧转型。新的经济形态与政治势力的崛起激起新的文化群体崛起与新的思想观念的滋长,进而完成对原有文化传统的批判与更新。由此,西方酝酿起近代早期启蒙即文艺复兴运动,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的近代启蒙。  相似文献   
5.
考古学按照它的希腊语辞源的意义,乃是对于人类过去的研究,因此理所当然成为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它出现于启蒙运动寻求一种理性的手段来探索人类生活,定居,耕种土地,以及构建社会、城市、国家的方式之时。考古学家们从哲学的层面研讨人们是如何“以自然状态”生活的。他们致力于确立原始人及较远的祖先所存留的遗迹年代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第一次真实相遇是16-18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由此,开启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来源。但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要么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否认中国文化对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说成一个自我成圣的过程;要么将启蒙思想与中国跟传统思想对立起来,无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和思想的联系,从而赋予儒家思想以现代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与思想的角度说清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伦理学涉及人际关系及行为的规则,"人"是伦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有关"人"的理念也出现了一个从敌我阵营中的人向作为国家公民的人乃至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的重要转变。这就促使伦理学界反思,这种"人"的图景的巨大变化是否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时代现象、国际现象和历史现象。对人的图景的历史变迁及其内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9.
近代自启蒙运动始,按默茨(J.B.Metz)本人的看法,基督教遭遇了两种大变局:“其一,以前一直没有大问题的基督信仰与宗教意识之间的统一崩溃了,基督信仰发现与自己对立的是一个普遍的、批判性的宗教观念……。其二,在此之前一其实在法国启蒙运动早期已露端倪-一直理所当然的宗教与社会的统一、宗教  相似文献   
10.
美利坚启蒙运动的重要特质之一是宗教热忱与世俗学识的结合,以及理性、科学和宗教在美利坚社会中的共存与相融。这一历史时期启蒙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互动具有复杂性和生产性,由此形成了自然神论、惟一神论、普救论等神学观念和信仰形态。这些融合理性和启示的理性宗教反对加尔文主义的教义信条,包含了对神性、人性和人类福祉的乐观信念。启蒙运动影响下的神学思想和宗教实践同时也为美国早期的社会变革、道德思考以及共和政体的构建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