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我科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治疗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48例56个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临床资料,介入栓塞30例(36个动脉瘤),手术夹闭18例(20个动脉瘤)。结果介入栓塞组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8例,死亡2例,手术夹闭组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两组 Hunt-Hess 分级3级以下患者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手段,Hunt-Hess 分级3级以下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得到满意疗效,4级以上者血管内栓塞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针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优缺点,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与经济费用比较,就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并对医疗原则进行伦理学思考,认为治疗应该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将1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针对术中知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决策.运用循证医学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有效地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决策。运用循证医学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有效地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将1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针对术中知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颅内动脉瘤各种常用诊断方法的价值以及治疗时机和方法,认为对颅内动脉瘤应该在准确、快速诊断的基础上,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由于血管内辅助技术与各种栓塞材料的综合应用取得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物修饰弹簧圈、封堵球囊和支架技术的应用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2)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的应用提高了脑动静脉畸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单纯栓塞治愈率;(3)带膜支架在颅底部巨大动脉瘤和创伤性动静脉瘘取得开创性应用。  相似文献   
9.
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从治疗方式、疗效、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从治疗方式、疗效、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