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2个3岁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在家庭自由游戏中母亲的控制策略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亲子交往中,母亲使用直接命令的频次最多,间接命令次之,否定控制最少。(2)3岁儿童对母亲控制的顺从率为56.1%;在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中,无技巧不顺从占优势,其中消极不顺从的频次最多。(3)母亲的弱控制策略与儿童的顺从行为相关最高;强控制策略与儿童的无技巧不顺从相关最高。(4)在儿童不顺从时,母亲的弱控制策略容易导致儿童的顺从行为,强控制策略则容易导致儿童的情境性顺从行为。  相似文献   
2.
顺从是儿童早期重要的社会化成就。传统理论关注父母控制策略对顺从的作用,但实证结果表明其解释率有限;当前理论更加关注积极养育行为在顺从发展中具有发展适宜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追踪设计考察了84个家庭从儿童6个月到3岁时母亲的敏感性和鼓励自主两种积极养育行为与学步儿顺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1岁前母亲敏感性对学步儿2岁时的合作性顺从有正向预测作用,对2岁到3岁合作性顺从的变化没有预测作用;(2)1岁前母亲敏感性对学步儿2岁时的情境性顺从和2岁到3岁的情境性顺从的变化均有负向预测作用;(3)在2岁到3岁期间,母亲的鼓励自主与学步儿的合作性顺从水平有双向正向预测作用,但与情境性顺从不存在双向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对幼儿顺从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出了约束性顺从的概念。所谓约束性顺从指的是幼儿全心全意地、心甘情愿地遵从成人的要求而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它是幼儿由外部控制逐渐过渡到自我控制的中间环节,对探讨外界价值的内化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对幼儿约束性顺从的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儿童2岁时的不顺从对4~11岁间社会适应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室观察、母亲报告和教师报告,对138名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岁儿童进行追踪,考察2岁时的不顺从行为对4岁、7岁和11岁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岁时的消极不顺从行为可正向预测7岁时母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教师报告的攻击性-学习问题和11岁时母亲报告的学习问题。(2)2岁时的拒绝/协商行为可正向预测4岁时母亲报告的多动。(3)2岁时的反抗行为可正向预测11岁时教师报告的内隐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5.
遵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官东 《心理科学》2004,27(3):657-661
本研究根据遵从行为反映沦的观点,通过对576名在校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关于对‘非典’时期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规定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遵从行为在积极的行为目的、行为归因、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服从行为在消极的行为目的、行为归因、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3)遵从行为和服从行为在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反应的程度上受归因倾向的影响;(4)顺从行为只足在归因倾向和情绪体验方面表现出消极的倾向性特点,意志过程特点反映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姜平  张丽华 《心理学报》2021,53(4):400-412
有关职场排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结果, 已有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 表明该领域还存在潜藏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发掘。为此, 基于自我表现理论, 本文构建并检验了一个有条件的间接作用模型, 探讨遭受职场排斥的个体如何以及何时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基于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设:职场排斥会激发个体表面顺从的应对策略, 并且这种应对趋向对高集体主义倾向的员工更为明显; 而在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较高的情况下, 高表面顺从的下属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 当且仅当下属和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都较高时, 职场排斥通过表面顺从对绩效评价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38名学步儿童及其母亲的观察研究,分析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与亲子互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亲子互动中,母亲的言语策略多于身体策略。(2)母亲的模糊言语显著地正向预测儿童的反抗,母亲的远处身体指导显著地正向预测消极不顺从。(3)母亲的反应性与明晰言语、模糊言语、积极身体指导和远处身体指导正相关,与严厉言语和消极身体指导负相关。(4)儿童反应性负向预测消极不顺从和拒绝/协商行为。  相似文献   
8.
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成就是获得自控能力,即根据情境的要求来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要求的顺从,并且做出积极适当的行为。顺从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文在纵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叙述了对儿童顺从行为研究的内容、已有成果、研究思路及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体流质是道德顺从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和生活世界的实践回归,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指向。  相似文献   
10.
该文考察了近年来国外对父母控制与儿童顺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研究者把父母的控制分成身体控制和言语控制,或根据控制中所包含权力水平的高低分成强控制型和弱控制型;有人考察了情感因素和父母的反应性等对儿童的顺从所起的作用,还有人把顺从分成自觉顺从和情境性顺从。早期,研究者把顺从看作成人期望的社会化目标,而视不顺从为一种行为问题。后来的研究者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不顺从,认为对不顺从行为要作分析。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得出父母的控制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