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之韵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见到人,却使读者的想象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瓜”之妙。  相似文献   
2.
王毅 《美与时代》2016,(9):62-63
中国画即是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方式。其运用水、墨、彩作画于娟、宣纸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从技法层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具象与写意的技法更为中国画增添了异样韵味。几千年来,各朝各代的画家都力求在画面中体现独特的韵味,而韵味在中国画中的具体体现方式也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3.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见到人,却使读者的想象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瓜”之妙。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旗袍得到了广大女性的亲睐。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他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特定的时代与文化环境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苏洋 《美与时代》2014,(10):84-84
儒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典范例,在绘画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存在形态及儒学精神,对我国绘画作品有着潜在的审美意识,文章从儒家美学思想的视角探究在我国绘画中的审美韵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塑造,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外形不足贵,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内在的大德,一个人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大德,形体上的残缺和丑陋也会被人遗忘,甚至产生畸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所谓“形残德全”的观念.庄子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学与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文学重在追求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还是书法艺术重在追求气韵生动和神采韵味,都可以看作是在庄子“形残德全”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是一曲优美、清新的爱的乐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性美、人情美的艺术韵昧.作品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杨光 《中国宗教》2017,(2):48-49
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各地建造了数量众多、风格备异的基督教堂。在这些教堂中,中西合璧风格的基督教堂是极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时间观念很强,准时、守时,几十年如一日。然而,他的写作模式却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憧憬道家的‘返朴归真’思想,回味道学的文化韵味,以改造充实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①道家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便蕴含着丰富的“返朴归真”思想。下面,笔者引经据典从“返朴归真”的含义、缘由、途径及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