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玲 《中国道教》2005,(6):33-36
一、道教学者:李淳风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是道士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父亲李播曾出家为道士,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方技》记载:“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这么说来,“李淳风出身于道士之  相似文献   
2.
王屋山阳台宫,千百年来一直是修真悟道之圣地,诸多高道名士曾于此修行。它是古代四方香客朝拜天坛山必到之处,历代香火鼎盛。作为皇家道院,其独有的恢宏气势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  相似文献   
3.
七月十四日,成都市道教协会道教知识进修班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是解放后四川成都市首次开办的道教知识进修班。中国道协李文成秘书长,陈兆康、李养正主任应邀莅会祝贺,并给学员们赠送《道德经白话解》、《性命圭旨》、《道教基本知识》等十余种道书。应邀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成都市宗教局王善登局长,都江堰市政协刘绰然副主席等市、县统战、宗教部门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茅山位于江苏东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溧水五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入中国。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一句千古绝唱。它成为后人忠于祖国、取义成仁、视死如归的座右铭。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文天祥》记载,文天祥被俘后,当面对元世祖忽必烈有“求才南官”之意时,也并非没有出现过“生还”机会和产生过“求生”的想法,只不过他的想法因与其他南宋降元官吏的想法不同,而不能得到当时投降派的支持才最终没能实现罢了。请看下面这段《宋史》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的姑苏道士席应珍博通三教,与明代著名“缁衣宰相”姚广孝有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并对后者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宋元以来中国儒、释、道文化交融发展的典型事例,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独特意义.利用姚广孝所撰《海虞席先生墓铭》等原始资料,可以对席应珍的籍贯名姓、师承法嗣、住持宫观、治学修为,以及其与姚广孝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辨.  相似文献   
7.
道教正一派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教务活动,是正一道士修真入道必经的阶梯,是道教正一派传统的教仪规范。通过授箓,不仅使正一道士取得职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凭证,授箓也是对正一道士的行为规范。通过授箓,重申教戒规仪,勉励受箓道士勤进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累功积德,拔除是非邪恶之念,以不辱师教垂训。 中国道协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正一派道士的愿望,决定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制定了《关于正一派授箓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他是爱国爱教的模范;他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做恢复道教的工作;他考虑最多的是青年道士的培养;他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办好上海城隍庙上;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小道士,"他挂念的,是家庭和子女不而是上海道教。我听到现在已经有博士研究生在做陈莲笙思想研究的论文。指导老师希望学生能够揭示陈莲笙著述背后的  相似文献   
9.
清同治年间,登封中岳庙道士卢本固(1831—1929)云游四方,最后栖居于郑州卢医庙中。卢医庙在郑州商代古城西南,因庙中供奉着神医扁鹊而得名。扁鹊(前407—前310)名秦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任丘)人,他学医长于桑君,周游列国为民治病,因家在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故称卢医。  相似文献   
10.
司马承祯与道教名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①这是唐玄宗对司马承祯的评语。的确,在许多道教名山中,都留下了高道司马承祯的足迹。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道号道隐,是盛唐时期的著名道士,上清第十二代宗师,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多部著作传世。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好学却无心仕途,二十一岁服巾褐入道,在衡山追随著名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此后,司马承祯开始遍游道教名山。一、与道教名山的仙缘司马承祯曾到过哪些名山呢?据《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云:“而后游句曲,步华阳之天(指茅山);盝桐柏,入灵虚之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