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初二女生,我们班有两个女孩成天腻在一起,我非常讨厌看到她们。 她们一起上课,一起玩,买一样的衣服,还在教室里抱在一起,连上厕所都一起去。 还有就是她们都不跟男孩子玩,看男同学不顺眼。您说她们是同性恋吗?同性恋有什么坏处吗?  相似文献   
2.
交往的距离     
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相似文献   
3.
交友轶事     
朋友相交,贵在真诚,但除了真诚之外,有时还应该了解对方的性格,采取一种最为理想的交往方式。和朋友聊天是一件很有助于沟通的事情,但细想你周围,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善于言谈。有的人生性寡言,但或许他偏偏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的齐国,孟尝君礼贤下士,食客三千。其中不少人能力非凡,他们春兰秋菊,各擅场地:有精于外交的,有精于军事的,有精于射击的,甚至有精于鸡鸣狗盗的。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从同伴指导对学生发展积权的促进、它的理论解释、组织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同伴指导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同伴指导有效且易于实施,是传统教学法首选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筱筠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11-13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旨在探讨在我国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水平的影响,运用自然实验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三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研究,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n=35),另一个班为控制班(n=37).实验为期三个月。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间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都有普遍的提高;合作学习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程兴趣明显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这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和耻笑。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同伴关系建立的因素 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有三种相关较高的因素,还有三种相关次高的因素。他们分别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认知技能,以及姓名、身体特征、与人交往的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