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承恩 《天风》2002,(7):16-18
传福音是主给教会的一项伟大使命,而翻译是这伟大的使命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翻译的工作,要广传福音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传福音,就要说,就要讲,这就碰到一个语言的问题。世界上人那么多,属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说着各不相同的语言,他们碰在一起,就要克服一个语言的障碍。使徒行传第2章告诉我们,使徒  相似文献   
2.
肖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03-103
有些学生面对黑板上的作文要求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缘何?作文太难!作文之难果真难于上青天吗?非也。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无捷径可走,关键在于日常积累,应该从语文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力。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只要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的效果,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禅与艺术     
劳里 《佛教文化》1995,(6):31-32
二、语言、文字、技法 禅与艺术都需要真切的体验证悟,这种悟可以是长期修养的渐悟,也可以是通过一个似乎不相关的现象,偶然得之的顿悟。 禅绝不否定语言文字。所说的,“不立文字,不可言传,开口便错”,是为了让人正确认识语言文字的作用,去除不必要的障碍,从有限的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种类繁多,由于翻译者的水平所限,翻译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趣闻。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禅宗僧侣所使用的语言,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在当时各个社会阶层所用语言中最具特色.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禅宗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禅宗语言重新作了分类和界定,希望有助于澄清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对于禅宗语言的模糊认识和错乱理解.  相似文献   
6.
褚洪深 《中国道教》2001,(3):47-48,52
茅山顶宫山门两侧有“道炁长存,万寿无疆”八个大字。这个不多见的“炁”当作何解?据《句容文史资料》第五辑《“炁”字解》:“道经中用‘炁’作先天气的代号,用‘气’作后天气的代号;在丹经里,精化之气用炁,吐纳导引之气用气,‘炁’字实即丹田的同义词。”又引“《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之妙,凡有关道术的都用炁字,有关呼吸气则用气字,两字用法有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周锦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1-101
《颐和园》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了颐和园内美丽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感受颐和园的美景,还要让学生从中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从而激发起其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怎样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呢?  相似文献   
8.
情不附物     
明海 《佛教文化》2018,(4):61-63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记录,直接聆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开示。我们知道,佛教渊源于印度,后来才传到中国,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无数高僧大德的学习、身体力行、实修实证,使佛教和中国的国情、中国的语言文字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说:“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相似文献   
10.
曼智传     
1930年,中国近代词坛极富盛名的词人,备受辛亥革命女杰秋瑾推崇的文化名人吕碧城女士在瑞士皈依佛教,法名曼智。到1943年她弃世的十余年间致力于佛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先后用英、法等多种语言文字向西方介绍了数十种佛教经典,为佛学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少年磨难吕碧城,祖籍安徽省旌德县庙首村。1883年,她出生于山西太原,取名贤锡。她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时任山西学政使,亦是书香门第。吕碧城姊妹四人都是才华横溢的女杰,号称“族德一门四才女”。吕碧城是父亲最宠爱的小女儿。5岁时,父亲正带着她在家中闲玩,信口说出一句“春风吹杨柳”的诗句,她便不加思索地接上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