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劲松 《法音》2021,(8):22-27
一、南海观音闻声救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八十《华严》将观世音翻译成"观自在",据该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说:"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相似文献   
2.
观音菩萨属于佛教中最富盛名的菩萨,因为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而被广大信众尊崇。从唐代开始,汉地民间信仰中出现观世音菩萨四臂观音、六臂观音这种化身,而观音菩萨的化相在藏传佛教中更加丰富多姿。藏传佛教中的菩萨造型相对于汉地更加复杂、繁多,这源自民族信仰的区别。藏传佛像中的所有形象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信仰的体现。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即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都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尊神。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3.
释佛慧 《佛教文化》2013,(5):124-125
《普门品》全名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现在较为流行的版本是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除此之外,还有西晋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和阔那崛多翻译的《添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4.
《法音》2009,(8):66-66
本刊讯 8月7日上午,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视华阳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普陀山管委会、普陀山佛教协会协办的大型电影纪录片《心中观世音》首发仪式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弘扬“现代观音文化”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2016,(5):3-3
佛光山如来殿大会堂8月30日下午欢乐喜悦的音符飞扬全场,连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佛号声都是轻快的合音乐章。首届“20l6星云大师诗偈征曲活动”,在佛光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以“三时系念”的曲调示范演唱《佛光四句偈》的悠扬旋律中热闹登场。  相似文献   
6.
巍巍铁经幢     
每当晨羲初露,常德市滨湖公园里即被晨练的人们唤醒。那湖心岛上的铁经幢,在晨光照耀下,又闪烁熠熠光辉,吸引着一群群虔诚的气功修炼者,跏跌坐在它的周围,双手结法界定印,双目微闭,聆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观世音菩萨圣号音乐而缓缓入定。一个个飘飘欲仙,似乎进入了另一个极乐世界。  相似文献   
7.
一、寺庙的形成和绝耷音乐源流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对岸山谷里的索其山半山腰上,是西藏藏传佛教著名的尼众道场,有180位左右的尼众在此长年闭关修行,故此在藏传佛教尼众道场中颇有影响,受到广大女性信众的崇敬和欢迎。该寺由帕木竹巴的弟子格尔贡崔成僧格修建于1181年[1],当初为竹巴噶举派的一个支系,但是比较注重希解派的修习。格尔贡崔成僧格1205年圆寂后,该寺逐渐成为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尼众寺院。  相似文献   
8.
普门品与观音经变概说众所周知,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菩萨。其誓愿普度众生,得到人们广泛信仰,古代遂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说。在历代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造像构成一类主要的题材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如瑞 《法音》2006,(12):29-32
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农历九月十九),忽闻恩师舍报归西。在安排眼下事务准备赴蓉送别恩师的几天里,我的身心乃至周遭环境好像都处在凝滞且不安的状态。11月13日,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登上从太原飞往成都的航班时,夜幕已经笼罩了大地,似乎也在默默致哀,悼念尼众的一代大依怙——上隆下莲老法师。飞机在空中由于受到气流的影响有些颠簸,我的心也随之翻腾、振动,无尽的思念化成清清溪水,点点滴滴让我回味……我和同龄人一样,在经历了“造反有理”、“上山下乡”的动荡岁月后,开始编织梦幻,规划五彩缤纷的人生旅程——上大学、考硕士、读博士………  相似文献   
10.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