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什么身份存在于一个异质文化社会是宗教史上一个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晚明时期,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陆,初期在争取在华长期居住权并在中国社会初步立足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问题聚焦于利玛窦身上。具体而言,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主要经历了由“僧”而“儒”的转变,兼具“僧”“儒”“宾”“臣”“使者”等几个主要历史形象。由“西僧”到“西儒”的身份选择与转变是教会组织的统一安排部署的在华耶稣会士的集体行为;耶稣会士初选“僧”的身份和其改“僧”为“儒”的根本原因是迎合中国文化的相关传统;利玛窦自称为僧而后辟佛,学儒而不尽为儒,一方面是因其来华的目的为传播天主教义,同时也是其选择和建设其在异质文化中社会身份的必然要求;教内外人士和中外学者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开创的合儒路线的不同评价是宝贵的,利玛窦研究以及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相关问题的细化与深化研究必然在学术争鸣中不断得到推动,并不断层累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12,(3):34-36
清代中叶,出现了描绘西洋音乐另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1794-1857)。魏源喜爱游览祖国山河,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我行半天下”,另一枚是“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相似文献   
3.
彭丽媛档案名字:彭丽媛出生日期:1962年11月20日籍贯:山东郓城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生肖:虎星座:天蝎座婚姻状况:已婚有一女最喜欢的歌曲:《父老乡亲》就职于:总政歌舞团个人简历及工作成就(获得奖项):彭丽媛,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将军,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曾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  相似文献   
4.
徐晓鸿 《天风》2011,(8):28-31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1631-1700)、梁佩兰(1629-1705)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诗有屈原、李白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屈太均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初名邵龙,号非池,又名邵隆,字骚余。  相似文献   
5.
她很小的时候,哥哥从英国留学回来,带回一盘黑白相衬的棋子,玻璃制成,玲珑剔透,甚是好看。她记住了那个好听的名字:西洋棋。哥哥和父亲下棋的时候,她就在旁边转悠着,父亲见状,便教她认棋子,演练王、后、车、象、马、兵的行走规则。  相似文献   
6.
民歌诞生在民间.创造它的人不是某个音乐家,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不需要很多西洋的方法来表现,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感悟.中国的传统艺术京剧也是如此.京剧中的发声方法和西洋美声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它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6,3(3):51-63
在欧阳竟无创立的支那内学院中,有一批佛学家都曾与近代中国西方哲学的传译和研究事业发生过或深或浅的关系。佛学的熏陶,在他们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和选择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主,从与支那内学院关系较深的院员和学友中间,特别挑出吕澂、黄忏华、李石岑、汤用彤和景昌极这五个人,结合他们自己学习、研究西洋哲学的经历,介绍他们如何在佛学思想的影响下,在近代中国传译研究西方哲学的历史上,逐渐形成了他们的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8.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西洋人,长期居住中国。时间久了,衣服也破了,但却无处制作新衣.十分苦恼。没有办法,只得找到一个中国裁缝,问他能不能做西服?裁缝回答:“只要有样式,就可以做。”于是西洋人就拿了一套西服,让他照着样子去做。  相似文献   
9.
明代乐队在明代音乐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宫廷乐队以及音乐在明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宫廷乐队民俗化的倾向,体现出民间俗乐对宫廷音乐的渗透;宫廷音乐的异族化,也体现出当时与少数民族,外国音乐的交流.在明代乐队音乐对外国交流方面,主要是表现在与日本以及西方的交流,即中乐西传与西乐中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邓月 《美与时代》2014,(2):92-93
20筑世纪的中国上海,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西洋风格的建充斥着上海的大街小巷。具有西洋文化的生活方式更是深入到上海的上层社会。女士们开始尝试穿洋装,烫卷发,打洋伞,男士们也开始尝试穿洋装喝洋酒。除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外,上海的年轻人也开始过上了圣诞节,过洋节也模仿着洋人开派对,找乐队。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厅更豪华的设施来彰显他们的身份。上海的有钱人们不在以住三进三出的大院,而更愿意选择具有西洋风情的洋房洋楼。这些洋楼也许够奢华,但是不够洋派,也许足够的气派,但是还是缺少了一些西洋风情。在上海想举办一场合格的圣诞派对,在自家豪宅举办略显羞涩。而汇中饭店就成为当时上海名流们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