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序信息的加工:自动还是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实验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和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通道效应的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三个属性的加工方式不同:顺序属性倾向于自动加工;位置属性,就视觉信息来说倾问于自动加工,听觉在有顺序标码情况下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在无顺序标码情况下则是一控制加工过程;间隔特性是一个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艺  肖风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87-1900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情绪记忆增强(Emotionally Enhanced Memory, EEM)效应受到刺激的唤醒度和效价的影响。Kensinger 等人提出依赖于唤醒的 EEM 效应与自动加工相联系,依赖于效价的 EEM 效应与控制加工相联系。然而现有研究并不能为这一假设提供充分的证据。本研究的三个实验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 DA 范式(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考察了在两种注意条件下依赖于唤醒和依赖于效价的EEM 效应在编码阶段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中性词、正性非唤醒词、负性非唤醒词在集中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分散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正性唤醒词在集中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也显著高于分散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但负性唤醒词的记忆再认成绩在两种注意条件下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依赖于效价的 EEM 效应与控制加工相联系,而依赖于唤醒的 EEM 效应并不总是与自动加工相联系,其加工还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对于负性刺激,依赖于唤醒的 EEM 效应与自动加工相联系;对于正性刺激,依赖于唤醒的EEM效应则与控制加工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自动驾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代交通问题并提升驾驶舒适度。有条件自动驾驶下, 驾驶员可执行非驾驶相关任务但需要在系统无法处理的状况下接管车辆。在这一关键过程中, 驾驶员需要进行注意转换并获得情境意识以成功接管。已有研究表明, 接管请求、非驾驶相关任务、驾驶情景及驾驶员因素是影响接管过程重要因素。未来可从认知机制角度研究各因素对接管过程产生的影响, 以及探究接管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患者在社会沟通和交往障碍上主要涉及社会情感互动缺陷、非语言行为交流缺陷、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该群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潜在自动的直觉成分受损被视为其独特的临床症状。鉴于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的直觉成分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该系统的功能障碍假说(或称"碎镜"理论)被提出并用以解释自闭症的成因及其异常表现。然而,在经历了10年的发展与证据检验后,该理论潜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当前的研究显示,迄今为止人类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存在内在缺陷,镜像神经元系统至多是社会认知的附带原因,该系统功能障碍也并非自闭症患者社会认知障碍的必要条件。碎镜理论面临来自临床行为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证据的广泛质疑。未来,伴随自闭症研究对象的变化,镜像神经元的社会响应学说的提出,双个体范式、第二人称神经科学范式与计算精神病学的兴起,镜像神经元与自闭症的真正关系将有望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6.
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进 《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运动员关键时刻以先赢后输的形式丢掉冠军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心理学上称之为压力下的“Choking”,并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对于“Choking”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初中期,迄今为止,主要有干扰假说和自动执行假说解释其发生机制。但由于现有的假说过于简单,理论的研究一直不能为实践防治“Choking”提供可行的措施。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就这一空缺,提出并讨论了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该理论把“Choking”作为一个过程来讨论,包括引起因素、认知过程、应付过程和运动过程。根据过程理论,本文讨论了“Choking”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防止“Choking”发生的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快速自动命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RAN)如何影响阅读尚存争议。有研究表明个体单个单词加工效率主导了RAN对阅读的影响。另有研究发现单个单词加工效率和连续加工效率共同作用的“级联”加工过程才是主导RAN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这与个体视觉注意广度(VAS)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低VAS读者识别正字法单位数量有限,他们在连续阅读时以离散的形式逐个阅读单个单词,单个单词加工效率主导RAN和阅读的关系;高VAS读者将单词视为一个整体,在多个词之间进行连续的并列加工,这种“级联”的加工过程主导了RAN与阅读的关系。未来研究应关注阅读过程中个体的VAS差异,增加阅读材料的复杂性和正字法的不一致性,进一步探究RAN与阅读的关系以及不同水平VAS对它的影响,丰富发展性阅读障碍患者的非语言干预措施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巧婷  张晶  温特 《心理科学》2019,(3):550-555
本研究通过成语匹配任务启动情绪调节目标,在情绪flanker任务中考察了自动情绪调节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启动条件下,被试表现出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而情绪调节启动条件下,被试对正性、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分配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有效地减弱被试的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使用延迟的提取错误范式和R/K/G范式相结合的方法,从编码、误导和提取这三个加工阶段中重要影响因素对记忆暗示感受性产生的交互效应出发,深入考查了记忆暗示感受性产生过程中动态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成分贡献。结果发现:(1)相比无意加工,编码阶段的有意加工更有利于记忆暗示感受性的产生。(2)当个体在编码阶段进行有意加工时,时间压力干扰能发挥其效应,明显提高了其记忆暗示感受性。(3)浅加工编码、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记忆暗示感受性包含更多的自动加工成分;深加工编码条件下的记忆暗示感受性包含更多的控制加工成分。  相似文献   
10.
自动情绪调节对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玉昌  隋雪  任延涛 《心理科学》2005,28(3):550-555
本研究通过成语匹配任务启动情绪调节目标,在情绪flanker任务中考察了自动情绪调节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启动条件下,被试表现出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而情绪调节启动条件下,被试对正性、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分配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有效地减弱被试的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