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传鼎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37-37,62
情绪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结构之一。情绪概念的内涵广而深,过去一个时期中情绪概念的含糊不清,因而形成了它在社会体系中所起作用的不确定性。这只能证明情绪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相对的不易觉察性。情绪这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三方面的要素:神经生理的、行为表现的和主观经验的。在日常生活里,情绪的内心交往是通过反馈机制而实现的;情绪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人际的知觉过程而实现的。我国古人已经看到了情绪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有着机体的生理基础。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2.
岳童  黄希庭  徐颖  潘思存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91-2101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 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 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 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 若非如此, 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行为控制不足与决策冲动密切相关,后者受内侧前额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调节。为调查ADHD决策冲动与m PFC-NAc间功能耦合的关系,研究采用ADHD模型SHR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大鼠,结合延迟折扣任务和在体电生理,研究发现,与对照Wistar (WIS)大鼠相比, SHR大鼠对延迟大奖赏的选择百分比降低; WIS大鼠m PFC-NAc的Theta频段相干值表现为延迟选择时显著大于立即选择时、首次选择时大于连续选择时、转换试次时大于连续试次时,而SHR大鼠在上述条件均低于WIS大鼠。回归分析发现m PFC-NAc的相干差值与延迟大奖赏选择率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m PFC-NAc间功能联系减弱是ADHD决策冲动缺陷的重要环路基础,该缺陷与其深度信息加工以及策略转换能力受损有关,扩展了ADHD决策冲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人类颜色视觉的计算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有机地结合了计算视觉理论和生态学视觉理论,指出颜色信息处理的根本任务是检测环境中的光不变量。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颜色视觉的计算理论以及计算理论本身的生物学标准。初级视觉计算是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动物的视觉系统则利用视环境中存在的条件将该不适定问题转化为定解问题。本文引入颜色视觉计算的免要条件,客观性约束,以及颜色认知的神经表象,证明了上述约束下颜色算法的存在性。本文给出了构造颜色知觉的基本假设。同时,该文还讨论了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神经表象的完备性,主观色觉的客观性,明度知觉和颜色知觉的统一,人类主观色觉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学习困难初中生注意特性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60名LD初中生与对照组进行了无意注意和注意搜寻、稳定、转移、集中的测验比较。结果表明,LD学生的各项指标显着低于优等组学生,但无意注意和注意搜寻、稳定水平与中等组学生的差异不显着,表明注意转移、集中更能有效地鉴别LD学生与对照组;LD学生年龄越小,注意力的可塑性越大;初中生注意水平受学习能力制约极显着,受年龄制约不明显。测试分析表明,对LD学生注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神经心理、抑郁状态、认知冲突、学习行为、教养方式;讨论揭示,LD学生注意发展迟缓与其高级心理活动的脑部神经基础薄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TCI及恒速输注辅助颈丛阻滞颈部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术中知晓、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将80例择期颈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TCI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恒速输注组(B组).比较二组MAP,HR,RR,SpO2等及术中镇痛、镇静、术中知晓和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A组血液动力学较B组更加稳定.提示TCI辅助颈丛阻滞麻醉安全有效,镇痛良好,无术中知晓,较恒速输注血液动力学更稳定,呼吸抑制少.  相似文献   
7.
多感觉整合是对不同感官信息进行选择、联系、统一乃至解释的加工过程, 它需要神经系统不同功能区域的共同投入与相互协调, 以实现多种感觉信息的时间捆绑以及全局性的预测编码。而γ神经振荡因具有反映神经皮层兴奋/抑制的平衡状况, 实现多感官信息的时间同步, 以及通过跨频耦合实现全局性预测编码的特点, 在多感觉整合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正常个体, 自闭症患者神经系统中的GABA中间神经元存在结构与功能异常, 导致γ神经振荡紊乱, 由此破坏了正常的时间同步以及预测编码加工, 并最终引发多感觉整合失调。基于上述因果关联, 未来研究可结合无创可逆性干预技术, 以γ节律神经振荡为生物反馈指标, 形成科学系统化的临床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 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近些年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据表明, 人们之所以可以为了坚守保护性价值观, 表现出“舍生取义”的行为(如对抗利益诱惑甚至放弃生命), 一方面在于保护性价值观是以一种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方式进行表征和建构的, 这使得人们较少进行利弊权衡; 另一方面, 由于保护性价值观与自我和道德认同过程紧密相关, 使得其被主观赋予了最高价值。未来研究中, 可以在借鉴保护性价值观的研究范式基础上, 开展对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证研究探讨, 关注其文化差异问题, 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干预和正确引导的应用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拖延会带来不利后果, 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研究表明, 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 超过7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 部分学生还会形成特质性拖延。严重的拖延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鉴于目前对于拖延产生的核心机制、形成的关键期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理论出发, 首先系统探明拖延决策的核心机制, 尤其是远期价值评估、延迟折扣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拖延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和神经基础; 其次结合行为-环境变量-脑的多模态数据, 从发展角度探究拖延形成的关键期(敏感期)、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 最后从行为干预和脑的可塑性角度出发, 试图制定各关键年龄阶段拖延预防与干预的临床方案。本研究的开展对于把握拖延形成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对于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 可以准确地揭示创造力产生进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 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单节律alpha神经振荡会随着创造力的增加而增强, 这反映了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内部信息加工需求增加、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增强。同时, 多频段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体现了创造性产生过程中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多脑区之间信息交流的动态变化。未来研究应该以整合理论框架为基础, 结合多层次多方法的研究工具, 引进更生态化的数理计算方法, 并利用计算神经科学建模来预测个体创造力发展趋势, 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创造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