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守昆 《学海》2001,(4):56-61
"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人"的利己属性是人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依循市场的经济原则行事.市场的经济原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之后,必然带来矛盾与冲突.如何面对矛盾冲突,在接受与正视矛盾冲突之后又当如何作为,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尴尬难题.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两难进路,虽然难于明确地、截然地取舍与平衡,但是基于共同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共通的对于快乐与痛苦的感受,我们应该能够做出改变、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3.
商务谈判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利益的冲突,所以谈判中常常存在一方或双方采取撒谎、欺诈、刻意隐瞒等非道德行为,本文着重分析的是非道德行为的产生、表现及其根源,分析了谈判者的有限诚实、选择道德标准及运用潜在影响力等,认为谈判双方的谈判本身的特征、“经济人”的人性、对情境知觉等因素导致非道德行为的产生。短期的合作中非道德行为更容易出现,但在长期的合作中,诚信必将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时代语境出发,对制约医患关系的"经济人"假设加以反思.指出"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性的强调以悬置伦理道德属性为代价,决定了该假设不适宜作为具有"利他"性质的医患关系的指导价值观.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人"假设不恰当地泛化应用.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背后所隐藏的是"经济人"的偏执及其危机,它的突出表现是工具理性的无限扩张和对"自由"的扭曲与滥用、对信用的漠视和践踏.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意识形态及其极端数理化的倾向,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它极大地增强了这种危机的严重性,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发展才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研究的最高价值,为此,必须建立和发展一种新的经济价值观,强化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信念认为人是自私的与理性的,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人际信任。然而,以上研究均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启动研究,限制了结论的可推广性。本研究编制了经济人信念量表,测量了351名成年被试的经济人信念及他们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以及其子女的信任水平,以考察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和其子女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究所编制的经济人信念量表信效度良好;(2)父母和儿童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了一定水平的信任;(3)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其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4)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男孩在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主要表现为父亲的经济人信念能够负向预测男孩的投资额。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在"经济人"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经济人"思想的自利性,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使西方社会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种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伦理思想,以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佛教缘起观是一种从社会、个人和环境相互共生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伦理思想,它对克服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片面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渊 《学海》2001,(4):62-64
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而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满足人类利已本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经济自由.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抛弃这种利已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义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市场与企业道德行为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人命题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物学竞争理论为道德和市场的二元分裂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在经济领域形成了一个企业活动非道德性的神话。经济实践活动面临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彰显企业非道德神话的谬误。鲍曼认为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道德的市场",企业作为道德人士比作为自利的"经济人"更能理想地实现自己的效用;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的道德性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当代市场活动对伦理道德的需求,宣告了企业非道德性神话的破灭。  相似文献   
10.
企业非道德经营论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方法论视角对企业非道德经营论进行深度批判,指出其认识误区和实践危害,从而为重构企业经营理念,培养经济道德人,实现企业道德经营扫除思想认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