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19世纪,俄罗斯有两位以文学家著称的大师级思想家,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本世纪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用这样的话来评述这二位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2.
高祖权 《天风》2002,(5):53-53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是带有责任性的“契约”,象征着把自己的身、心、灵部交给另一方,使两者的生命连结在一起,不分彼此,不可分割的最稳定、完美的契合。基督徒更要把婚姻交托给神耶和华,婚后要相爱、相助、谦卑、容忍,同负一轭,同定天路。在婚咽生活上多作美好的见证,处处荣耀神的名。圣经在希伯来书13章第4节中告诫我们:“婚姻,人人都当尊重。”然而,人心是自由的,是无法羁绊的。往住在人生的旅途中,已婚男女在社会上难保没有遭遇过形形色色“艳遇”的试探,  相似文献   
3.
丛伟 《中国道教》2015,(2):58-60
<正>《黄庭经》构造了以"一"为大心境界的超越性自我与以二十四真为内容的超个人带。以此为基础,《黄庭经》认为与"一"的背离和割裂,造成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同时也将死亡的枷锁不可避免地套在了每个人身上。如果要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即在于向"一"的回归,而回归的方式即是认识二十四真,利用超个人带实现向大心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缺陷     
元旦节前夕,津市举办了首届青年电视辩论大赛,秦如影以敏捷的思维、缜密的推理、高超的辩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荣获冠军。可谁也不敢相信,台上妙语连珠,光芒四射的秦如影,竟然双目失明。  相似文献   
5.
和司空见惯的众多美学著作相比,这是一部采用讲述式风格、案例式列举和专题式结构而形成的耳目一新的著作.作者让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直入个体性的感知,呈现生动性的形象,成为有机性构成的独特方式,从“发生学”的意义上为生命美学尝试了一次颇有启发意义的生命还原.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一抹     
少年时,我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相似文献   
7.
天气真的不错,天空蓝蓝的,儿乎没有云朵,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心情就像是随风轻舞的柳枝,满身翠绿的,任那轻风拂过,左右摇摆,说不出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贵在其中     
不是因为痛苦和沮丧不是因为躲避和绝望不是因为无助和彷徨不是因为束缚和遮挡给心田一片明媚的阳光追求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打开眼里所有的门窗主会在任何地方为你鼓掌归来吧 迷途的羔羊福音的坡上水肥草壮给你一方疆场给你一个梦想在没有星星闪烁的晚上再不会出现疯狂的豺狼无数的天神为你歌唱爱的火焰一浪高过一浪不怕那世俗短视的目光不怕那恶人无情的阻挡看那高山上瀑布的绝唱只为一生的清白果敢坚强高扬的帆向着前方永远忠实属于自己的大江你要在耕耘的土地上让信德的种籽占据精神的粮粮仓得到了本不该得到的奖赏是主大发了慈悲心肠以爱…  相似文献   
9.
镂空的美丽     
窗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那些镂空的痕迹,底色更能突出主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愤怒     
老师教学生什么是愤怒。“愤怒由火元素构成,”他告诉学生们,“它烧毁我们赖以为生的生命力,破坏体内的化学平衡,使人健忘。它使你的记忆衰退,眼睛发红,最终完全瞎掉。如果你想拥有智慧,一定要远离愤怒。”他停顿了一下,“今天就讲到这里,把刚才讲的内容记下来,明天上课时每人背诵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