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一肢 《天风》1997,(3):9-9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日生存在这变化的世界中,神正察验我们基督徒的言行。我们今天听见上帝在呼召我们跟随他,岂不应该快快脱离罪恶,脱离那从私欲而来的一切嫉妒、争纷、结党、贪心、贪财、自私等等,来亲近上帝,与他同行!教会的牧长、同工、同道,弟兄姊妹更要彼此相爱,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2.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0):I0003-I0004
①2006年9月2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隆重举行第八届二次理事会议。②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达扎·丹增格列代表常务理事会作第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③参加会议的部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④会场一角。⑤全体理事举手通过第八届二次理事会决议、工作报告以及《关于努力建设平安寺庙的倡议书》。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举行第八届二次理事会议@桑吉扎西  相似文献   
3.
"理""事"二词诞生于中国,从具体义转化为抽象义,直至成为一对哲学范畴,被援引入汉译佛典,并用于佛教思想的诠释,有其循序渐进的过程。华严宗理事观的形成既受本土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吸收了其他佛教宗派的学说。华严宗人清晰界定"理事"范畴内涵,精密辨析"理"与"事"之间的关系,提出"一心圆融理事"的理论,体现出对世间万象的细致观察和丰富认知。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期刊协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于2012年2月16日下午,在《天风》编辑部召开。主编单渭祥牧师应邀介绍中国基督教及《天风》刊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华严学与华严宗的思想史上,教外华严学者李通玄首次在华严哲学的范畴内使用了"一真法界"的概念。"一真法界"的概念在汉传论典中本出自唯识学,李通玄在注解《华严经》的过程中,逐步赋予其华严哲学的内涵。而"一真法界"思想在澄观等人的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下,成为了华严宗的核心思想之一,最终与心真如相结合,由宗密发展成为"一心四法界"说。李通玄的"一真法界"思想,成为法藏之后华严哲学的又一个基础性理论,此思想与"理事无碍"的缘起观紧密相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磊 《佛教文化》1995,(5):27-28
在净土诸经典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以其“义理深邃,境相胜妙,一心妙观,理事圆融”的特质而见重。据《开元释教录》载,本经有两种译本,刘宋昙摩密多的译本已佚,目前流通的是刘宋畺良耶舍的译本。自古迄今,本经的注疏甚众,其中以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最为透辟(日僧法然上人依据四帖疏创设日本净土宗)。兹拟简介本经如下: 一。  相似文献   
7.
黎遇航 《中国道教》1985,(16):10-11
各位理事、各位道长: 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现在开幕。我谨代表常务理事会,向不辞旅途劳顿而远道来京的诸位理事、诸位道长致以诚恳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按照《中国道教协会章程》规定,全体理事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去年因忙于白云观开放、道教知识专修班等工作,三届三次理事会议延期到今天才举行。去年十月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1985,(16):1-2
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日至九日在北京白云观召开。本届理事二十三人出席会议,道协组织及重点宫观负责人十九人列席会议。会议由黎遇航会长主持,并在十二月三日作了《开幕讲话》。会议期间,听取和审议了王伟业秘书长代表常务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讨论了下次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见白云观道众。  相似文献   
9.
各位理事、朋友们、同志们: 中国道教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今天在这里开幕,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全体理事致以诚挚的问候。这次会议,一是在刚刚迎来新中国成立四十五周年,二是十四届四中全会刚闭幕,三是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对外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之际召开的。  相似文献   
10.
理事之迷思     
众人眼中的佛教相状各异,这与佛理本身深奥难解、易被误读紧密相关。列举六组常见的误读:空、三界唯心与空无、虚幻;无常与悲观;无我与无私、去我;平等、无分别与原则;因果与报应;随缘与随波逐流。通过对比辨析,指出佛理在现实中庸俗、错误的理解及其危害。以上例证也彰显了理论阐释与现实执行之间永远的鸿沟,即理事之间的迷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