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21世纪消化病的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从宏观调控与哲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如下几个措施;预防为主,人文社会为本;加强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促进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和研究中医药的临床疗效;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梯队素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以患者为基础的消化内镜医师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消化内镜的快速发展和病患对内镜操作技术的高要求,通过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计算机辅助的内镜模拟训练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消化内镜医师培训方式是一个巨大进步,它能帮助初学者较快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各级消化内镜培训中心的规范化教学成为可能.但是,模拟内镜训练必须结合实际病例的操作才能巩固从模拟内镜得到的内镜操作技能.本文总结了目前消化内镜医师培训的现状,重点对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唾液,又称琼浆、玉液、甘露、金律,俗称口水。吞咽此“华池之水”具有“玉液还丹”及“炼津化精”之功,另有“祛病延年”之效。此法,乃道家修炼养生的一种重要手段。《黄庭经外景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寿。”陶弘景在《养性延年录》中云:“唾不咽,则海不润,海不润则律液乏,是知服元气,饮醴泉,乃延年之本也。”孙思邈在《养生铭》中也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灵根,是指口腔中的唾液泉,既腮腺、舌下腺及颌下腺,一般人每天可产唾液1000毫升以上。常吞此津不但可调治百病,帮助消化,而且还可美容驻颜。《黄庭经》曰:“口为…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20世纪在此领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即有效的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和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对其过去几十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有了重大进展,这种疾病仍然是当前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广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低剂量阿司匹林药物。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纵观其近年来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以提供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沃伦和马歇尔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原因.他们在1982年得出的这一假说,违反了关于这一类慢性病传统的发病机制理念.可能因为这一理念的反传统性,其假说被世界同行基本接受大概经历了20年时间.值得强调的是,对HP的观察、分离、培养、鉴定和人体试验,以及它与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临床流行病学等研究,应用的都是传统的医学技术.从而表明,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传统技术仍能导致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一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后出现剧烈呕吐,引起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胃镜后确诊为 Dieu-lafoy 病并给予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治疗效果满意,随访至今未再复发。消化内镜对于 Dieulafoy 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镜不仅成为 Dieulafoy 病变诊断的首选,也逐渐成为该病治疗及诊断的一线选择方案。本文病例的成功诊治,亦得益于及时的急诊胃镜,故可见胃镜对于 Dieulafoy 病诊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SOD活性在正常成人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血浆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变化.用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正常人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溃疡患者血浆SOD活性为3.555U/μl,与正常人相比(P>0.05);组织中SOD活性为1.502U/μl,低于正常人(P<0.001);胃癌患者血浆中SOD活性为3.081U/μl,组织中SOD活性为0.55U/μl,均低于正常对照与溃疡病患者(P<0.001).溃疡、癌症时组织中SOD活性均降低,后者明显低于前者.SOD活性测定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中一个敏感的有价值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及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酸治疗的基础。新一类抑酸药物有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正在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证明其起效更快,抑酸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国际上近年来发布或更新了多个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14d。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尝试。PPI是防治NSAID溃疡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瘀、毒为其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治疗应抓住虚、瘀、毒的病理实质,采取健脾和胃补虚、活血通络止痛、解毒导滞和胃的治疗方法,并结合脾胃脏腑的功能特点,灵活运用调达肝木、升清降逆之法以调畅脾胃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面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辨治决策时,要掌握辨证型、辨病变、辨症状、辨病因等四个思维切入点,并在具体运用中处理好辨证与辨病、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等四个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辨治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