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5,(1):2-3
凡需本索弓I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室联系。(北京1122信箱) 总论 一、0 p【J中坷哲学的率游问题/张应斌//江汉论坛(武汉), 1994.10.38~4l中固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刘润忠//周易研究(济 南),1994.4.33~39哲学技现与哲学家的欲发现/许玉乾∥攀登(西宁), 1 994.6.16~2i ’简论f{J闼哲学史上知行观的历史发展/王曙东∥安徽教 育学院学报(合肥).1994.4.67~68 中国哲学史专论关于哲学物质范畴的辩证思考/黄世江∥攀登(西宁), j 9 7)4 5.22—26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陈朝晖//文史哲(济南)· 1994.6.104~105,94南京金秋儒学国际研讨鲁综…  相似文献   
2.
易、道相关"舆"象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象喻在<易经>和道家文献中的大量运用,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更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破解其中的象喻是探得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蕴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必须的.道家文献与 <易经>在相关于"舆"象的象征意义上有很多相互关联之处.本文在道家思想受<易经>影响的认识基础上,对<易经>中的<坤>、<姤>、<剥>、<大壮>、<乾>等卦与道家文献的相关车舆之象的象征意义进行相互阐发,并据以对<易经>与道家文献中涉及到车舆之象的文句进行诠释,以此探讨道家文献与<易经>在内在思想上的异同关联.  相似文献   
3.
王娜 《美与时代》2014,(2):55-55
为了弥补版式设计中的文化空缺,使视觉版面除了具有信息可传递性及审美功能外,更具民族性和文化性,这就需要赋予版式设计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道德经》中指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太极,“二”指两仪,即阴阳,“三”则指两仪互动。两仪互动可生成万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也包括具体的设计形式和抽象的设计理念。版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必然存在“易”的过程,有“易”则有“变”,变则通,通则达。因此,探究版面设计中蕴含的“易经思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易经》作为中华典籍,外译历史源远流长。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以后,《易经》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扩大,国内学者开始对《易经》英译进行研究。为全面了解国内《易经》英译研究情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搜索的66篇论文,对国内30年《易经》英译研究情况进行扫描,涉及翻译史与国外研究、译本比较研究、译文理论研究和其他文献四个方面。目前国内《易经》英译研究具有研究细致、结论一致、理论丰富等特点,但仍然存在研究成果少、刊物分散、研究范围窄、研究程度浅四方面问题。本文认为《易经》翻译语料库将成为英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呼吁学界更多关注《易经》英译及其研究,为《易经》研究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吴钧 《周易研究》2013,(1):84-89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其翻译的特定思路以及译本的优势与长处,寻找其不足与误译,以利新世纪《易经》英译的进一步精化与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有关《姤卦》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通过研究周王朝初期社会习俗,特别是婚姻制度的制定和施行,结合文献,分析象意,考据卦辞,认为本卦的主题旨在宣扬周礼婚姻制度的必要性、时代性、进步性,同时也表现了这一婚姻制度的局限性,悲剧性。并对当前《易经》研究的一些不足现象,从注重历史、卦身分析、占辞研究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易经文献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研究是当代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世纪里,易经文献整理如何发展和继续,这是从事易学研究的文献学者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学科的走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文王卦位是以中国原有的时空观念为基础,适应占筮需要形成的.最迟在西周之时,先后形成了四时与四方相配的时空统一观念,以及五行顺次相生观念.文王卦位的安排,首先是将四时与四方相配延展为八个时段与八方一一相配,然后据八卦的卦象、卦德排定其时位与方位,理解时位是理解卦位的关键.在卦位的安排中,很可能已考虑到五行的循环相生.这种卦位说形成于古经<周易>成书前,<易经>在观象系辞中利用了这种卦位说.  相似文献   
9.
汪天文 《周易研究》2005,2(4):64-71
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线路,不同文明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程度,但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近代科学作为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也同时是古代多种文明融合的产物.科学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属的文化逻辑,但反过来具备同等文化逻辑的文明未必就一定产生科学.科学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它没有必要成为所有文明的必经之路.我们在尊重、发展作为现代化工具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反对用科学话语来解释工具之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论《易经》的英译与世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人类交流与传播史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化现象,从17世纪以来,世界上各种语言和风格的不同<易经>翻译版本就层出不穷.<易经>英语翻译对世界影响重大,但长期以来存在多方面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旨在通过探讨<易经>英译的相关问题以寻找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下<易经>翻译的改进与<易经>世界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