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研究以281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变迁中的老年人居住地情感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的关系。研究使用居住地情感认同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控制感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每次间隔6个月,共3次的纵向追踪设计。结果发现:老年人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控制感,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居住地情感认同和控制感之间起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老年居民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对控制感的影响机制,也对提升城市老年居民的控制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个体控制感问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的角度研究个体控制感的动机作用,发现它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按这一思路提出的假设为现场实验所证实。再把研究结论应用于企业管理时取得了显著效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与相应的结果存在一致性的一种认知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控制感剥夺之后,人会产生不适症状(如习得性无助和抑郁)。例如,长期剥夺控制感会引起习得性无助,甚至导致抑郁。影响控制感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个性气质、生理基础,甚至可能受到基因的调控作用。深入理解控制感剥夺背后的心理机制能增进对人们自身心理特点的了解,有助于预防或干预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控制感剥夺会阻碍工作记忆中的转换功能,但对工作记忆中刷新功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据此,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控制感剥夺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基线水平,无论是通过行为无助任务(实验1)还是通过信息无助任务(实验2)操纵的稳定控制感剥夺均未阻碍随后的刷新任务;但在不稳定控制感剥夺的条件下(实验2),刷新任务的成绩显著降低。这表明,控制感剥夺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依赖于对其操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发生后, 通过责任归因对事件原因和责任归属进行推断是民众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民众心理需要来看, 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感驱使个体寻找事件的解释来实现认知闭合, 控制感的不足则会让个体更加强调外部世界的秩序性, 这两种需要也是事件中阴谋论传播和替罪羊效应的心理基础。相应地, 在事件中负有责任的组织主体, 也应当基于民众的心理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来重塑组织形象和民众的信任, 避免责任规避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心理学视角补充整合性的实证证据, 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 关注责任归因与其他社会心理学变量之间的联系, 以及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员东婷  王英春 《心理科学》2018,(5):1192-1199
采用概念判断任务,通过两个递进式实验探索控制感剥夺对状态毅力的影响并考察趋近动机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主观报告结果显示:短时条件下,控制感剥夺组的状态毅力显著高于控制感维持组,尤其表现在努力持续性维度;长时条件下,两组差异不显著。实验2在此基础上加入行为指标结果显示:短时控制感剥夺通过高趋近动机对状态毅力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毅力是可塑的,突出表现在努力持续性上,该效应出现在个体经历短时控制感剥夺后。  相似文献   
7.
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和控制感进行调查发现:(1)待岗人员对待压力的应付方式依次为退避、合理化、求助、自责、发泄。女性更多地采用这五种应付方式,年龄偏大组更倾向于选择合理化和退避,30岁是应付方式发展的转折时期;(2)待岗人员的控制感由高至低依次为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生活方面的控制感。女性更能控制情绪情感;(3)在待岗人员应付待岗后各种压力的情境下,可将退避归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自责、求助、发泄归为消极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河北省三类中学(重点、普通、私立)324名高三考生为被试,考察了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心理控制感显著高于私立中学学生,女生在社会支持的寻求上显著高于男生;(2)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与高考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3)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对高考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高考压力.  相似文献   
9.
系统合理化理论曾提出,低阶层者比高阶层者具有更高的系统合理化水平,即更认可社会体系的合理性、更支持当前社会系统。但这一论断一直存在争议。研究引入社会认知视角,考察低阶层与高阶层者系统合理化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两个分研究得到了共同的结果:(1)低阶层者的系统合理化水平显著低于高阶层者;(2)这一差异是通过贫富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的,低阶层者系统合理化水平较低是基于其更少地认为社会贫富差距是由个人内部因素所致;(3)这一中介作用会受到个体控制感水平的调节,当控制感较低时,上述中介作用成立;但当控制感较高时,低阶层会弥合与高阶层贫富归因的差异,中介模型不成立。这些结果支持并发展了系统合理化的认知途径解释和阶层社会认知理论这两个立足于社会认知的理论观点,显示了认知因素在此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更整合的阶层—归因—合理化的逻辑,并考虑了其边界因素,对于了解低阶层者的社会心态及其形成机制,包括如何改变此状况,均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情境实验考察存在不安全感对内隐物质主义态度及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动机机制:控制感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存在不安全感组的内隐物质主义态度显著高于低存在不安全感组,控制感寻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不安全感对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为死亡心理防御的动机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对中国被试而言,物质主义也是个体应对存在不安全感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可以满足个体寻求确认和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