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时期,中国道教正式开始对得道成仙之依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的“道性”论。“道性”论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道教的学理化进程。它不仅对众生悟道成仙的理论根据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而且还大大简化了道教的修炼程序,把修道的重点安置在修己一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2016,(4):120-121
问:如何悟道?高老师:悟道只能悟,不能说。为什么呢?因为心外无物、无佛、无众生,所以师师只能以心印心。为什么呢?因为悟是自悟自得。  相似文献   
3.
明代有一个法号无穷的和尚,在峨眉山的万年寺苦修多年,始终未能悟道,心中困惑。听闻山上的九老洞有高人,于是决定前往造访,以求佛道。  相似文献   
4.
田晓膺 《宗教学研究》2007,861(1):48-53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或隐或显地绽露出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本文从分析道教徒的诗歌着手,初步探讨了道教徒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追踪和探求了这类诗歌的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和独特的道教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禅贵精专     
昌莲 《法音》2014,(4):53-55
正参禅悟道的真正秘诀,贵在"精专"二字处。若不精纯专一,不论是在参究话头方面,还是在实践修证方面,总难有一番造诣与成就,始终徘徊于禅门之外,而不得出入于狮窟之中。欲得参禅悟道,由悟道而证道,须从"精专"处下手而参而悟而修而证,方能有个入处,以俾悟修同时,定慧等持。记得在中学时,曾上过一堂美术素描课。美术老师选了班长为模特儿,请他端坐在讲堂上,让大家在下面素描。班长坐在讲台上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地看,或东张西望,或变鬼脸逗我们嬉笑。老师看见了,就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还把他手中的  相似文献   
6.
5月在北京东岳庙参加首届“东岳论坛”暨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会上得到了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性著作《北京东岳庙志》,读后颇有感触。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至今整整七百年。七百年来,东岳庙史上的第一本完整的志书才横空出世。这部志书的面世非常不易,凝聚着东岳庙住持袁志鸿主编以及编纂委员会数年的心血。势成之——一个时代的包容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推门而入     
佛经记载,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又是佛陀的同父异母弟弟,常随佛陀左右,号称多闻第一。但佛陀在世时,他还没有真正悟道。所以,当佛陀入寂后大迦叶召集第一次佛典结集时,曾拒绝阿难参加。  相似文献   
8.
正炉峰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毗邻,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遐迩,向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现为改革开放佛教重兴后绍兴市最大的寺院之一。中国古代有五大镇山,简称"五镇",南镇会稽山即其中之一。历史上,"五镇"与"五岳"齐名,合称古代十大名山。所谓镇山,不仅仅指一座山峰或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2016,(2):120-121
自古以来,人们在修证佛学真义时,会遇到许多困惑不解的钻“牛角尖”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会困惑一个人许多年,甚至终生也没有获得合理的解释!如果一个人总是抓住这些问题不放,非得找出个所以然的答案,那么这就如同蜜蜂不断地撞向玻璃窗,试图穿过去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从正德元年(1506)到正德十年(1515),王阳明经历了弹劾刘瑾、贬谪龙场、再入仕途的宦海事变。其中,龙场悟道不仅是其学术思想上的转折点,也是其文学创作上的转折点。此期阳明禅诗呈现出三点新变:一者以儒家意象、典故入诗,儒禅交融,更显圆通;二者讲学诗出现,心学与禅学结合,更显老成;三者以"色相"、"本来面目"、"悟"等禅语入诗,诗歌的禅学意味愈加浓厚。此三点新变体现出阳明援儒入佛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