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少年时代,曾读《探险家迪亚士传》,其中有一段少年迪亚士与老师齐美南斯的对话,可以说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不断求索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绳子的位置     
叶静 《思维与智慧》2003,(10):37-37
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他的家,也卷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阿根从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就只有这一条绳子。这真是一条上好的麻绳,柔韧、匀溜、紧扎,长长的、粗粗的,盘起来可当枕,散开来能做毡。可是仅有一条绳子又有什么用呢?头顶没屋,腹中没粮,身上没换的衣,袋里没用的钱。阿根走投无  相似文献   
3.
有个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食物和饮水都已用尽,只好用野果草类充饥。大家疲惫而迷惑地寻找着出路,绝望一步步逼近。然而祸不单行,勘探小组组长、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病不起,无法救治。弥留之际,老教授用颤抖的手从地上摸起一块鸡蛋大的石头,用尽力气断断续续地说:“这块矿石很有……价  相似文献   
4.
自牧(十八)     
汪维藩 《天风》2009,(12):56-57
知耻,是在良心深处发出“耻感”,对自己的丑恶行为感到厌恶,从而产生行义从善的勇气和对拯救与救赎的渴求。“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均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自卑,贫寒的家境使他老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学校里,小男孩总是低着头走路,只要碰到调皮的学生,他便赶紧躲开。尽管如此,他仍然常常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出气筒,可怜的他,连还手的勇气也没有。受尽欺负的小男孩常在心里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比别人强一点呢?”  相似文献   
6.
人生公式     
人很难将某种癖性或行为坚持到底,无论是好的癖性还是坏的行为。这大概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有人篡改了毛主席的语录说,一个人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说起来这个命题好像也能成立。因此,如果把毛主席那句话抽象出来,我们可以获得公式一:一个人做X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X。这个X几乎可以被置换为人世间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比如勇气——我愿意冒险把勇气也大而化之地称作事情。  相似文献   
7.
人生无畏     
那是在1985年夏季的一天,我趁着暑假帮父亲到海滩上“守船”。“守船”是一种非常枯燥而无聊的营生。然而当时,在我这般年纪大小的孩子们眼里,那些洒满大人汗水的甲板,还有那些狭窄而塞满鱼腥臭的船舱,竟像磁石一样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发掘创造性     
开发天赋或者说创造性只要求人们具备一样东西:勇气。摆脱常规去尝试不熟悉的新事物,好象天真无邪的孩童般,初生牛犊不怕虎。畅销书“艺术家之路”的作者卡梅伦说:这是一种体现人的意念的行为。要写小说吗?要绘画吗?要古风琴演奏巴赫的乐曲吗?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吗?你可遵循以下几条思路尝试开发自己的天赋。 思 路 流 畅开发创造性大可不必绞尽脑汁冥思苦索,那会使思路受阻。阿尔伯达大学教育学教授埃利斯说:譬如文学创作,一些连珠妙语往往产生于直觉,超越了逻辑推理。人们经常在开车时洗澡时清扫房间时甚至入厕和睡梦时闪出称为…  相似文献   
9.
让失败改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缅因州,有一个伐木工人叫巴尼·罗伯格。一天,他独自一人开车到很远的地方去伐木,一棵被他用电锯锯断的大树倒下时,被对面的大树弹了回来,他躲闪不及,右腿被沉重的树干死死压住,顿时血流不止,疼痛使得他的眼前一阵阵发黑。面对自己从未遇到过的失败和灾难,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该怎么办?"他看到了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周围几十里没有村庄和居民,10小时以内不会有人来救他,他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他不能等待,必须自己救自己。他用尽全身力气抽腿,可怎么也抽不出来。他摸到身边的斧子,开始砍树。但因为用力过猛,才…  相似文献   
10.
高原 《思维与智慧》2001,(12):30-30
有个女孩叫弗洛伦丝,是上世纪5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游泳女将。1950年,她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为了再创奇迹,决心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在海水里拼搏了60多小时后,由于大雾弥漫,她没能看到近在一英里外的海岸,疲倦、特别是信心的丧失使她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结果上了小艇,功亏一篑。她说,如果当时能看到海岸,就一定会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游向终点。两个月后,依然是大雾弥漫的天气,依然是在拼搏60多个小时后,弗洛伦丝坚定地相信:“1英里的地方就是海岸。”这一次,她成功了!1英里的地方就是海岸!很多时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