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恩惠 《天风》2012,(1):65
目前,世上基督徒人数大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我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成为基督徒呢?一、我需要知道"我从哪里来"!浩瀚的宇宙,多彩的世界,日月经天,江河运地,花草树木,百兽人类,究竟这一切从何而来?幼时,便问这些问题。可惜没有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稍长,我们上学,知道地球并其他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精准深奥微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银河系。我们追问来源,老师只能说"自然而来",可我们又问,"自然"它究竟姓什么?  相似文献   
2.
梅强 《周易研究》2012,(3):80-89
在严格区别《周易》、王弼《周易注》及《周易正义》三者不同思想的基础上,厘清《周易正义》所蕴含的法律思想是《周易正义》法律视角研究的当务之急。作为《周易正义》法律思想的表征体系,《周易正义》中的刑罚适用原则可简述为: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轻刑原则、重刑原则。这些原则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家中的"别派",齐国法家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管子》德刑并用、教化与刑罚并举的理论上,并认为教化与刑罚存在着一种互动、互相辅助的关系。而其提出的"法出于礼"的说法,也体现了一种法家式的礼法合一观念,反映了其对道德与法律之统一性的认识。另外,《管子》的司法思想中还包括了"严刑罚"说、刑罚"必信"说以及"刑罚不颇"说等等,弘扬了严刑重罚、刑罚必信、司法公正等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4.
真平安     
董国范 《天风》1997,(11):11-11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罗15:13) 什么是真平安?有了耶稣就有了平安,主在心里才是真平安。就如海上刮起12级台风,乌云翻滚,恶浪滔天,可是,海的深处却若无其事,照样安静,那狂飙根本无法侵袭它。诚然,内里的平安才是真平安。神愿因着我们的信,将真平安充满我们的内心。 反之,有隐患的地方(也常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5.
6.
老子曾作过周的史官,后去周遂隐。这是史书、经书均已肯定的,且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什么大争议。周始祖弃,自幼“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一带),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于是周族一直以农耕为主,在黄土高原上生产、生活。至弃的十三代古公蚮父(太王),为躲避戎、狄等弱小游牧部落的侵扰,几经周折,最后率领族人迁徙至岐山下的周原一带(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至弃的十五代姬昌(周文王)时,周吸收了商的许多有益文化,制定了很多巩固与发展本族的具体…  相似文献   
7.
刘同君  赵鹰  韦跃华 《学海》2012,(5):159-162
审理重大刑事案件模式不仅关系着刑罚目的之实现,而且关联着被犯罪所破坏之社会关系的恢复,更是刑事司法取得民众认同的重要条件.延期审理不仅有损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效应之发挥与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而且为权钱交易、司法腐败提供了制度空间,因此,重大刑事案件审理模式应奉行集中审理原则.为此,必须明确重大刑事案件的范围、完善相应的诉讼规范,并向社会及时公开案件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与法律、德治与刑罚的关系问题上,儒家从其仁爱的思想原则出发,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社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张德刑兼治、德主刑辅,重德治、轻刑政;主张宽猛相济,先教后刑;主张富而后教,强调社会道德教化,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儒家的德刑观在中国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仍然可以为我们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一、卦爻的得位与失位《易经》六十四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而卦爻的得位与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司法决策者对案件当事人的主观印象如何影响刑罚决策及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要求法律与非法律专业被试对案情相同但对案件当事人的主观印象不同的刑事案件进行刑罚强度决策,并要求被试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情绪强度进行评定。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施害人的消极印象比积极印象条件下产生更强的愤怒和厌恶情绪,更少的同情情绪,同时,给予的刑罚更重;被试对受害人的积极印象比消极印象条件下,低年级组被试对施害人给予的刑罚更重,但在高年级组被试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在情绪强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法律专业比非法律专业被试对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强度更低。被试的专业背景对量刑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在施害人的主观印象对刑罚决策的影响过程中,愤怒和同情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厌恶情绪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