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雯 《天风》2012,(10):59
[网易新闻]6月,网络上盛传一段视频,一位老人因小伙子未让座而怒骂诅咒。8月15日,重庆一女孩因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照片被放到网上,遭到人肉搜索,受到网民斥责。8月23日,在杭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小伙子坐在"照顾专座"上,面对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士没有让座,谁料却因此被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墨西哥州成为赢得处方权的第一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03,26(1):149-149
尽管备受争议.但多少年来心理学界一直在为争取处方权而奋斗.今天终于有了回报。美国新墨西哥州立法当局正式批准对经过训练的心理学家授予处方权。新墨西哥州众议院以56票对1l票通过该议案.其后于2002年2月12日参院以29票对9票通过。最后于3月5日新墨西哥州州长签署该义案使之生效.使新墨西哥州成为给予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以处方权的美国第一州。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1):125-133
围绕着社会工作面临的12项巨大挑战,本文归纳出社会工作理论界存在的四大理论争论,分别是问题为本对优势视角、技术治疗对社会干预、实证主义对解释主义、专业主义对本土经验。本文认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社会工作通用整合模式并不能解决社会工作的价值使命和实务模式之间相互背离的发展趋势。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指出了学院派的理性逻辑模式和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之间分离的原因,并提出了反身实践的社会科学模式。这为发展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和专业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生技技术促使了"设计婴儿"的诞生."设计婴儿"的问世,为罹患不治之症的儿童带来了福音,同时,它对人类传统的生育方式和观念的冲击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社会争议.面对潘多拉魔盒,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而应该理性面对,寻找可行可信的指针来规范"设计婴儿"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5.
医疗事故鉴定中专家采信证据的原则及其法律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为证明事实,医疗争议中医患双方对证据表述差异极大,甚至相反,如何正确分辨证据的真伪及其法律效力,做出正确结论一直困扰鉴定专家?对于证据的采信,一方面取决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取决于专家对证据效力的自我判断。面临证据采信的困难,作者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应当认可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对这种自由裁量应该给以一定的限定,既保证程序公正又减少无所谓的争端[1]。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证据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证据也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6.
假装游戏研究:过去、现在及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伟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7,30(4):1020-1022
本文全面回顾了儿童假装游戏研究的历史、儿童假装游戏的概念、发展以及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重点分析与探讨了假装游戏研究的理论争议。最后探讨了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走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雇佣关系中,双方存在着隐性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的概念提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内容主要涉及双方对相互责任和义务的感知和理解。随着相关实证研究的广泛开展,关于心理契约概念和内容的争议也日益显现,本文对心理契约的概念和内容作了一下系统梳理,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陈懿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99-199
经过七次审议的物权法的颁布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公法色彩最为浓重的一部私法。它有许多创新、可贵之处,但就像没有一件事物是完美的一样,它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争议之处。同时它颁布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如何正确的认识这些分歧,正确适用《物权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妥善的了解《物权法》,方能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凯 《学海》2005,4(4):43-55
罢工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权利。这一权利对于平衡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法律所保障之罢工,是合法罢工。合法罢工的要件包括:必须由工会所组织;必须以缔结集体合同为目的;必须保证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全。合法罢工享有特定的法律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合法罢工的民事免责和刑事免责方面。由于劳资矛盾激化和劳工权益的被侵害,我国目前的集权争议和罢工事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现行法律并未禁止罢工,但也没有明确规定公民或劳动者享有罢工权。这种状况致使罢工的发生和处理都难以规范。面对日益突出的劳资冲突,目前亟需完善罢工权立法,适时明确地规定中国的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并规定合法罢工的要件。文章具体分析和探讨了完善我国罢工权立法的意义、法律依据、立法内容和立法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佛教发生在印度,但发展却是在中国。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佛教理论。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发展到了极盛,形成了各宗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要研究中国佛学思想,首先必须重点研究隋唐佛学思想,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佛教学所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