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Our aim wa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tereotypical body size attitudes and awareness of weight loss strategies to preschool children. Participants were 279 3‐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who provided data at baseline and 1 year later. Pare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body size attitude and dieting measures. Child weight bias and awareness of weight loss strategies were assessed through interview. Over time, negative associations with large bodies and awareness of weight loss strategies increased. Fathers’ attitudes prospectively predicted boys’ weight bias and awareness of weight loss strategies. Among girls, parental attitudes were less predictive. Finding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ys’ body attitudes and inform preven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2.
3.
How do speakers design what they say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groups of addressees who vary in their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topic at hand? Prio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en a speaker addresses a pair of listeners with discrepant knowledge, that speakers Aim Low, designing their utterances for the least knowledgeable of the two addressees. Here,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peakers will depart from an Aim Low approach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communicate with larger groups of interacting partners. Further, we ask whether the cognitive demands of tracking multiple conversational partners' perspectives places limitations on successful audience design. We find that speakers can successfully track information about what up to four of their partners do and do not know in conversation. When addressing groups of 3–4 addressees at once, speakers des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combined knowledge of the group. These findings point to an audience design process that simultaneously represents the perspectives of multiple other individuals and combines these representations in order to design utterances tha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individuals within the group.  相似文献   
4.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36-1852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分歧。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121项研究(124个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5, 95% CI = [0.23, 0.27]); 两者的相关性受被试年龄群体的调节, 成年人群体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青少年群体, 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受性别、孤独感和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 支持了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未来应加强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行为控制不足与决策冲动密切相关,后者受内侧前额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调节。为调查ADHD决策冲动与m PFC-NAc间功能耦合的关系,研究采用ADHD模型SHR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大鼠,结合延迟折扣任务和在体电生理,研究发现,与对照Wistar (WIS)大鼠相比, SHR大鼠对延迟大奖赏的选择百分比降低; WIS大鼠m PFC-NAc的Theta频段相干值表现为延迟选择时显著大于立即选择时、首次选择时大于连续选择时、转换试次时大于连续试次时,而SHR大鼠在上述条件均低于WIS大鼠。回归分析发现m PFC-NAc的相干差值与延迟大奖赏选择率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m PFC-NAc间功能联系减弱是ADHD决策冲动缺陷的重要环路基础,该缺陷与其深度信息加工以及策略转换能力受损有关,扩展了ADHD决策冲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前 言 人的视觉系统对一定视场亮度适应以后,视场亮度突然改变产生视觉的调整过程,表现为对比感受性的变化。这是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形。比如,汽车司机突然从亮度较高的公路照明转向较暗的公路照明;仪表监视人员在看了暗的环境之后,突然阅读亮度高的仪表板;工厂的工人在注视了亮度高的对象之后,有时须将眼睛移向较暗的工作对象。所有上述情况对视觉感受性造成的影响,我们称为过渡适应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21,53(3):273-290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8, 95% CI [0.34, 0.41]); 二者的相关强度受社交媒体使用测量指标和社交媒体类型的调节, 但不受性别、年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认知理论和数字恰到好处假说的争论, 表明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防止社交媒体过度使用, 尤其是引导大众合理使用以图像为中心并且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媒体有助于错失焦虑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唐晓雨  佟佳庚  于宏  王爱君 《心理学报》2021,53(11):1173-1188
本文采用内-外源性空间线索靶子范式, 操控内源性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外源性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视听觉刺激)三个自变量。通过两个不同任务难度的实验(实验1: 简单定位任务; 实验2: 复杂辨别任务)来考察内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发现外源性空间注意显著减弱了多感觉整合效应, 内源性空间注意没有显著增强多感觉整合效应; 实验2中还发现了内源性空间注意会对外源性空间注意减弱多感觉整合效应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与内源性空间注意不同, 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影响不易受任务难度的调控; 当任务较难时内源性空间注意会影响外源性空间注意减弱多感觉整合效应的过程。由此推测, 内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调节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