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人文科学要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不清和方法论不明是当今中国医学人文科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笔者认为,人文科学的核心问题是那些与价值相关的主体间的关系、对话和对文本的理解与解释.澄清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明白临床上医疗纠纷的根蒂和中西医论争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场伦理之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的伦理之争,主要围绕“人兔细胞融合”实验是否违背伦理,要不要经过知情同意,以及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而进行。这场讨论是正常的,健康的,有益的,倘能加以认真总结,将有助于推进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消费结构升级促使顾客通过参与价值共创获得更高层次心理满足感。顾客间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交流、互动、分享和互助等价值共创行为,能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形成人际之间的友谊,也使得顾客得以寻求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收获更高层次的满足感。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聚焦不同属性顾客在不同类型网站中参与在线互助的心理动机、心理收益和行为方式,采用行为实验、实证调查、案例研究、神经营销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顾客参与在线互助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机制。预期研究成果将丰富现有顾客参与心理和行为的理论体系,也为企业激励顾客参与在线价值共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邱林  郑雪 《应用心理学》2005,11(4):330-335,353
以23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主观幸福感(SWB)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表明,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相关的维度构成,而且它们可以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外倾和神经质是SWB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情感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外倾,神经质则是消极情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外倾和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的预测力。情感平衡是外倾和神经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有关条件推理中概率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5,28(3):554-557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条件概率的条件规则和四种不同前后件概率组合的条件规则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两种概率因素(条件概率和前后件概率)对条件推理的演绎形式(MP、DA、AC、MT)以及变通形式(四卡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概率因素对四种条件推理的影响都非常显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们对四种推理的认可程度主要与范畴前提的概率成正比的结论;但概率因素对四卡问题的解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偶像崇拜量表的修订及其理论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偶像崇拜量表进行修订获得较好的测量学指标,经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的量表条目为27个,得到五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关系幻想"、"病理边缘",从低到高表示偶像崇拜的不同迷恋程度。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合理性和一致性,不同人口学背景被试共享该理论模型,模型的因素载荷一致性得到完全验证,题目截距一致性得到较大程度验证,可以用作测量青少年偶像崇拜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明创造中, 人们往往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但在看到某一启发性事物(原型)时, 突然产生顿悟, 继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本研究以科学发明创造问题为实验材料, 采取“先呈现问题、后呈现原型”和“先呈现原型、后呈现问题”两种范式, 探讨问题解决中顿悟的原型位置效应, 并采用fMRI技术记录大脑的BOLD信号变化。结果发现:行为结果上, “问题在先”条件下正确率显著高于“原型在先”条件; 大脑激活结果上, 问题先导条件下的原型启发的大脑机制主要表现为左侧颞中回(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和左侧额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的显著激活, “原型在先”条件下, 主要激活左侧扣带回(left cingulate gyrus)、左侧中央前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  相似文献   
9.
选取生态效度较高的科学发明问题材料(分为高启发量与低启发量两类),采用“1对1”和“8对8”的“学习-测试”实验范式,考察午睡剥夺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午睡剥夺处理、范式(“1对1”和“8对8”)和材料启发量高低在原型激活率和问题解决率上主效应均显著,午睡剥夺和范式以及启发量高低在问题解决率以及原型激活率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午睡剥夺影响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这种影响是通过对启发信息应用和原型激活两个加工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梁毅  陈红  邱江  高笑  赵婷婷 《心理学报》2008,40(8):913-91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大学生)对胖-瘦两类身体图片进行再认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正常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在750~800ms的时间窗口内,“胖图”比“瘦图”诱发出一个更正的ERP波形,差异波的地形图显示该正成分在中前部有更强的激活。进一步对差异波作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发现,该正成分主要起源于右侧枕叶附近。这似乎表明,右侧枕叶的激活与身体自我信息的出现有关,与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