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鲁晨光   《心理科学进展》1986,4(2):38-47
本文认为,色光给予的三剌激信号在视网膜中进行的并非象阶段说认为的那样是加减运算,而是逻辑运算,其运算规则恰似数字电路中常用的三-八译码规则,可以说视网膜色觉机制在本质上是一个模拟量三-八译码器;文中提出,可用格雷码译码规则以及一些简单运算而不需要任何测试数据,便由色光的三刺激值翻译出三个分别与色调,饱和度及明度相当的量;同时,文中给出色觉机制电路模拟原理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美国哲学界近十多年来关于颠倒光谱和功能主义的论争概况。光谱颠倒现象的确给“经验证实原则”和哲学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作者对这场论争作了评论,并预测颠倒光谱现象将给唯物主义以极大支持,甚至可能导致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性解决。当然,这仅为一家之言,谨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石里克在《意义和证实》一文中写道:“没有一种理解意义的办法不需要最终涉及实指定义,这就是说,显然全都要涉及‘经验’或‘证实的可能性’。”“通过实指定义,可证实性就同第一种意义的经验(指感觉材料——笔者注)联系起来了。”什么是实指定义?实指定义就是用指明某些词的实际用法的行动解释这些词。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