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斌  高闯  王建中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46-1155
视觉掩蔽是指某个物体因另一在空间或时间上与其相邻的物体的呈现而导致可见度降低的现象。目前,掩蔽的研究集中于那些涉及到特征、目标和场景表征,注意控制机制,以及现象知觉有关的加工等。该综述主要介绍了视觉掩蔽的概念和范式,研究的典型现象及参数,并介绍了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概述并评论了4类重要的视觉掩蔽理论模型:知觉修正、双通道、边界轮廓系统以及目标替换。最后讨论了目前视觉掩蔽研究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刺激与任务的不统一带来的影响、神经科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模型模拟的复杂性,并从神经意识相关、功能性观点与模型发展三方面对视觉掩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网络欺负已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共情是一种亲社会性的人格特质,它也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欺负。共情通过影响不同的网络欺负角色——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网络旁观者,影响着欺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其中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发挥不同的作用。目前,关于共情影响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未来研究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加强理论建构,进一步为网络欺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不同,它具有匿名、便捷和易控制等特点。共情在人际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指对他人情感的感同身受。互联网环境下共情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现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对共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线暴力视频游戏会降低共情,而在线亲社会视频游戏则对共情产生积极影响;网络社区的使用为网络中人们表露共情提供了重要平台;过度网络使用会对共情产生负面影响。但现有研究比较零散,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更多的应用研究,同时加强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