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2.
我与我的朋友Z.皮利辛在饭后曾进行过一场辩论。它涉及皮利辛(Pylyshn)所提出的下述论断:“如果没有一个关于心理表征的内容同一性的精确规定的概念,那么认知心理学就是不可能的。”后来我想到,拒绝这一论断的理由直接与D.戴维森对于意义理论和心智哲学的众所周知的影响有联系,因而在皮利辛的允许和宽恕(但愿如此)下,我便决定在本文中主要阐述我反对他的论点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意向性理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人的本质结构的重要一维.就其功能作用来说,它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得以可能的条件和枢纽,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人们相互理解、解释、预言和社会联系得以可能的主要根据,也是行为评价的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目的论由于不能见容于享有霸权地位的物理科学以及与神学的瓜葛,在哲学和科学的许多领域中一度成了过街的老鼠。然而,在当今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认识论等领域的科学化、自然化运动中,目的论的地位却在不断攀升,至少成了各种竞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一种理论。最低限度上,在相应的领域中,几乎再没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神学或唯心主义的理论。更有甚者,由于它被许多人看作是解释心智、将心灵自然化的一种最好的根据或基础,因而还享有科学的尊严和地位。在英美哲学中,人们为了区别起见,一般把这种在生物学转向中受生物学目的论和古…  相似文献   
5.
意向性问题曾经是19~20世纪转折时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无独有偶,在新的世纪转折时期,它再次受到人们的亲睐。所不同的是,它不再只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同时带有工程学的性质。当今的心灵哲学与其他关心智能问题的具体科学如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尽管各自走着迥然不同的运思路线,但最终都发现意向性是智能现象的独有特征和必备条件。然而作为现代科技之结晶的计算机所表现出的所谓智能,尽管在许多方面已远胜于人类智能,但它只能按形式规则进行形式转换,而不能像人类智能那样主动、有意识地关联于外部事态,即没有涉及到意义,或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哲学史家A·C·弗雷泽在整理编纂《贝克莱全集》(四卷本,1901年出版)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了贝克莱哲学中的一片“新大陆”——《西利斯》。他向人们宣告:“长期以来,尽管它为哲学史家和传记作家们所忽视,但不愧是十八世纪英伦诸岛上的形而上学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部著作。”“每当我们翻开本书时,总能见到新的思想火种的闪烁”,“通篇都体现著作者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才能。”经过对《西利斯》和早期著作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弗雷泽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关于贝克莱哲学的新奇解释:贝克莱有两套哲学,一是以《人类知识原理》为代表的早期著作中所表达的唯我论哲学,一是《西利斯》所阐发的柏拉图式的“神中心论”,“万有在神论”(panentheism);“当我们从《人类知识原理》进到《西利斯》,我们就从洛克过渡到了柏拉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阐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多年前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即使用当今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的[光来审视,仍不失为一种有自己独立品格的“本体论变革”尝试,一种新颖而彻底的唯物主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解释上的欠缺,这一特点及其在意识论中的具体表现并未得到应有的揭示,其中所蕴藏的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成果并未得到应有的开发,所拥有的、可推进认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能量并未得到必要的释放。不仅如此,对已有的阐释若作深入冷静的分析,还会发现大量的解读空白和误读,因此,我们需要用新的[光、基于新的发展着的理解前结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及其理论价值作出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理想人格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民 《学海》2001,(2):168-172
1 .理想人格的问题实即做人的问题 ,即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此 ,中国现代佛学巨擘关于如何成佛、如何做人的格言在这里颇有启发意义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佛亦成 ,是名真现实。”学佛的最高目标是成佛 ,而成佛的过程实即做人的过程 ,完满人格的过程。我们一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人 ,而人做得怎样完全在于人格 ,做好人的过程就是完满人格的过程 ,其极致就是人格的完满。这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然也是哲学的主题。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绪论》中说 :“圣人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照中国哲…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转向"与新目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思想史上,恐怕没有哪一种理论或学说的命运像目的论那样富有戏剧性。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目的论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呵护下,俨然成了权威的解释模式。到了近现代,随着自然科学和科学主义精神的发展,目的论又几乎成了所有理论中最“臭名昭著”的理论。然而,在当今心灵哲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自然化运动中,目的论不仅被“平反”了,而且成为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有关概念的使用频率趋高,其地位不断攀升,至少成了各种竞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理论。最低限度上,在相应的领域中,几乎再没有人把经过重新阐释的新目的论看…  相似文献   
10.
最低限度自我论是自我的存在方式的独特性催生的多种新型自我论中的一种极有个性的自我论,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我及其相联系的心灵观的认知,突显了自我的本体论窘境,而且引发了大量进一步的探讨,派生出许多新的自我论形态.自我是一种特殊的实在,既不是原子分子之类的基本实在,但又不是无,而有点什么,不妨称作"最低限度"的存在.它超越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