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1.
什么是自由?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这种看法没有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概念的全部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种在一定条件下无阻碍地享用偶然性的权利,迄今一直称为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5页)在他们的论述中,是把自由与权利相联系的:把阶级社会的自由同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相联系;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同主体的自主权利相联系。据此,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范畴应当界定为人们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继续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并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做好准备,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条件,正确地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3.
顾乃忠 《学海》2004,45(1):11-2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可分为前期理论和后期理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内因决定论和历史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单线论 ;马克思的后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外因决定论和人道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双线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和后期东方社会理论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体系 ,人们只能从二者之中择其一 ,而不可能兼而蓄之。  相似文献   
4.
于光远同志的《关于历史发展中的自觉性(读书笔记)》一文(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记》),根据恩格斯关于人在历史发展中有两次把自己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自觉性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自己在自觉性问题上的观点,并对斯大林关于自觉性的理解提出了批评。研究这个问题在今天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但是,我不敢苟同《笔记》在自觉性问题上的某些观点,尤其不能同意《笔记》对斯大林的某些批  相似文献   
5.
顾乃忠 《学海》2012,(4):161-166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中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它对以统一性、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的既反对又坚持。而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维特根斯坦的情感和理性的对立导致他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第二,维特根斯坦所赋予的哲学功能与他所认定的哲学本性的背离使文化处于变与不变的两难境地;第三,维特根斯坦对共相、本质的实在论的和非实在论的双重理解,导致他对本质主义的既反对又坚持。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是他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如何理解社会规律的讨论中,一些论者在强调社会规律主体性的同时,提出社会历史过程合目的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并行不悖的双重性质,只有承认社会历史过程的合目的性,才能揭示社会历史过程的特殊本质。提出上述观点的已有许多论者的一系列著述,其中刘福森同志的三篇文章,即《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体性、合目的性和规律性》(《哲学研究》1988年第10期,以下简称“刘文Ⅰ”)、《超越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顾乃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关于要求人全面发展的议论,甚至有的论者在认认真真地做文章,论证什么“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之路”。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