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1.
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陈根法中西方人生哲学的比较,是中西文化比较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人生哲学的本位问题,涉及人生哲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的问题。人生哲学以什么为本位,展现着该人生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以知识为本位是西方人生哲学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重视知识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定智慧是一种主要的美德;3.追求“为知识而知识”的人生目的。以道德为本位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特征。这种人生哲学认为,道德是人生的本质,也是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人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要审慎地选择道德理想,不断提高生命意义,以达至善的目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西方人生哲学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也诱发了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西方的精神危机。而以道德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则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精神,塑造了中国人重视修养、崇尚道德的传统并由此增进了人际关系的温馨与和谐。但同时也遏制了科学的进步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中西人生哲学应该并且能够相互补充。(日摘自《复旦学报》1992年第5期)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陈根法  相似文献   
2.
生活通过思想展现魅力。思想作为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超越了感性认识的局限,能自觉追问和自为创造。思想既是追求的内在力,又为追求的品位定价。思想作为精神的维度,提升精神生活层次。自我通过思想的反思映衬出人生的伟大与渺小,启示着内心的浩大与无穷。现代人要过一种健康有意义的自觉生活,需要在新生活中学会思想、学会追问、学会追求、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3.
德性与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根本上说,德性不仅是完成人们的内在利益所必需的品格,同时也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格。德性作为一种品格,它在成就人的至善行为中能稳定和促进人的向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干部的道德面貌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干部道德问题实际上就是为政者的修养和风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建设中的公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情况下 ,道德建设究竟应当从何处下手 ,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课题。公正原则既可从观念上 ,也可以从制度结构上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适合的切入口 ,进而为整个社会道德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 ;同时 ,公正原则也为我们落实和理解“以德治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痛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痛苦多种多样 ,它既可以是肉体方面的感觉 ,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体验。痛苦不是人所独有 ,所有动物都具有感觉痛苦的生理机能。但是惟独人能反思和回味痛苦 ,从而强化了对痛苦的感受 ,获得了对痛苦的深刻认识。痛苦并非都是负价值 ,它只是降低人的处境 ,丝毫不能改变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从人的反思能力入手去理解痛苦 ,就会发现痛苦本身有其特有的价值。痛苦是通向快乐的阶梯。从逻辑上讲 ,苦与乐是绝不相容的 ,苦即是苦 ,乐即是乐 ;苦的意义不等于乐 ,乐不等于苦。然而苦与乐既相对立又相转化。伊壁鸠鲁说过 :“只有当我们痛苦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