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上下意象图式"对汉语成语感情色彩加工的影响。实验一发现,成语感情色彩加工存在"隐喻一致效应",褒义的成语呈现在屏幕上方加工得更快,贬义的成语呈现在屏幕下方加工得更快、更准。实验二消除了具体空间信息的影响,发现仅有抽象符号水平的联结,"上"、"下"概念不能影响汉语成语感情色彩的加工。研究结果支持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观。  相似文献   
2.
采用语义启动数字匹配任务及其变式, 探讨在中文背景下“和效应”和语义系统的类比一致性及其产生机制。结果发现, 中国学生对“和”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中性目标数字, 表明“和效应”是人类的一种强烈的认知倾向; 人类通过类比映射方式整合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 影响语义加工的因素同样影响数学认知。研究还发现, 被试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难度受语义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 在完成类别不一致的探测词匹配任务时, 拒绝中性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 “和效应”消失, 表明“和效应”不仅源自于对“和”目标数字的激活, 也源自于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陈栩茜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5,37(5):575-581
听觉词的语义激活过程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现了两种假设:(1)全部通达理论;(2)语义背景依赖假设。采用缺失音素的中文双字词为材料,考察了中文听觉词的语音、语义激活进程。实验1考察了影响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语音、语义激活的因素;实验2考察了在听觉词理解初期,词义提取是否存在句子背景效应。结果表明:(1)对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识别受听觉词语音和句子语义背景影响;(2)句子语义背景在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识别之初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一直影响着中文听觉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拼音文字的研究发现, 在词汇通达过程中, 语音和词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共振关系。与高频词比, 低频词能够更有效地引发词形效应。通过2个实验, 探讨了在汉字高频同音字通达中语音激活对词形激活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 汉字高频同音字的通达过程受语音激活的反馈影响。在汉字加工的早期, 共享典型部件的汉字之间存在着词形竞争。在高频汉字的通达中, 存在着拼写几率效应, 但对高频同音字而言, 拼写几率效应的促进作用比语音激活的反馈作用要弱。研究结果支持词汇识别的动力系统原则和词汇激活的共振模型。  相似文献   
5.
陈栩茜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8):863-877
通过三个实验, 考察了时间隐喻在汉语时间量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 当时间量词的水平方向隐喻(“长–短”)与字词的空间长度特征(“长–短”或“宽–窄”)不一致时, 语义加工受到了干扰; 实验2表明, 虽然“高–矮”亦为字词的空间特征, 但对时间量词的语义加工没有显著的影响, 证明时间的空间隐喻受讲话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影响; 实验3表明, 通过使用不同长度的背景降低了字形变化对于语义加工的影响之后, 与字形一致、隐喻不一致的条件比, 字形和隐喻皆不一致的条件引起了更大的干扰。整个研究表明, 汉语讲话者的时间隐喻只受空间的水平方向特征(“长–短”或“宽–窄”)影响, 不受空间的竖直方向特征(“高–矮”)影响。时间概念以空间长度特征为中介, 在长时记忆中与知觉符号同时储存。  相似文献   
6.
注意资源理论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注意的资源理论是注意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介绍了注意资源理论中的“总体任务资源”和“特定任务资源”两种理论,比较了二者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以及理论局限性,并提出了关于注意资源理论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是信息加工中各类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组织结构的反映。为更好地表征和分析知识结构,研究者从教育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发展出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包括潜在语义分析、图式结构分析以及语义聚合分析。研究者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而如何实现眼动、功能性成像数据与当前的测量相结合,则需要研究者在未来的工作中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积家  陈栩茜 《心理学报》2005,37(5):582-589
采用缺失音素的中文双字词为材料,进一步考察了中文听觉词的语音、语义激活进程。共包含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听觉词语音能否同时激活多个与之语音相近的语音、语义结点;实验2考察在听觉词词汇提取后期,是否还存在语音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⑴中文听觉词的语音能够同时激活与之语音相近的语音、语义结点,这种语音作用在ISI=400ms时处于较低水平;⑵听觉词呈现结束后,语音存在着二次激活现象;⑶对缺失声母的中文听觉词理解后期,除语义背景依赖效应外,还存在明显的语音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共同实现对目标词的语义恢复。根据对句子背景下缺失声母的中文听觉词理解的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中文听觉词理解的激活扩散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3个实验,探讨干扰抑制在言语产生老化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经典Stroop任务,发现老年人在高水平的、自动的语义激活时产生了更大的抑制困难。实验2操纵潜在竞争词的语义激活水平,发现在潜在竞争词处于低水平的语义激活时,老年人的抑制能力与年轻人相当;在潜在竞争词处于高水平的语义激活时,老年人表现出抑制能力的劣势。实验3采用造句任务,发现老年人在抑制角色冲突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老年人在顺序不一致的条件下的造句成绩显著差于年轻人。整个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言语产生中的抑制能力差于年轻人,但抑制老化效应受潜在干扰刺激的激活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生活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广东高校教师的生活压力。结果表明 ,高校教师的生活压力来自家庭生活、发展提高、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工作冲突以及兴趣和满意感等 6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