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1.
认识是反映和建构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8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中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主体性的倾向。主体性倾向,就是着重从主体方面来考察认识论,认为主体在认识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真正的主动者,认识是主体积极进行创造的过程。主体性倾向几乎影响了人们关于认识论一切主要问题(诸如实践、主体、主客体关系,认识过程、认识的评价和检验等)的看法,因而,这种倾向也就不可能不影响到人们对认识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论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是认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是由实践活动来发动的,而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在物质形态上建构为我之物;为此,必须在观念形态上建构为我之物,而评价活动无非就是在观念形态上建构为我之物的活动,一切认知活动归根到底是为评价活动服务的。在历史形态上,人类首先关心的是外界事物对自身生存的利害关系,尔后才有对这种利害关系原因的探求和事物本质的认知,这也在实际上反映了评价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评价活动离不开认知活动,后者乃是前者的前提与基础,但前者却是后者的目的与动力。  相似文献   
3.
为任何一个过程划分阶段,必须首先明确该过程的始末,确定其范围。考察理性思维的阶段,当然也是如此。对于理性思维包括的范围,目前哲学界意见不一。在这里,我想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