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人从单位里辞职出来专事写作——不再靠拿工资生活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有表示钦佩的,有介绍写专栏的,也有劝我三思而后行的。一位编发过我好几篇小说的编辑先生,在来信中劝我说:“我认为靠创作谋生是一桩险事,需三思而后行。六七百元的生活费绝不算多,写起来却很累,有些文章还前途未卜。最不易的是心态,有时许久没有心思写,生活就没有着落了。”我一看见他的“最不易把握的是心态”就笑了。是的,一个人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建设好,保养好,把握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平常情况下,做到有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不敢不自重     
接到一个叫人心里颇不是滋味的电话。"先生,你投到我刊的故事我们准备刊用,但依照工作惯例,我们想问一下,你这篇故事的'故事核',是否参考过别人的?"编辑女士在电话里问。我当然明白她的这个"参考"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告诉她:"我不仅从来就不'参考'别人的,而且也非常害怕'参考'别人的,要知道,我是完全以写作为生的人啊!而不是以赚稿费为生!至少,我不是那种把写作当作沽名钓誉投机捞钱的人!"我的声音都微微颤抖了。或许是编辑女士听出了我的"激动",她便解释说:"我们制定这个工作惯例,也是事出无奈,因为现在不自重的人太多了,每…  相似文献   
3.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4.
向野蚕致敬     
小时候,我就特别爱养蚕,自从9年前辞职回家,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于是又“重操旧业”,养起蚕来。养蚕就要不断地跑出去采桑叶,于是就不断地跑进明媚的阳光里,跑进清新的空气里,跑进缀着露珠的草丛树蔓里。于是  相似文献   
5.
6.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十多亩荒地,荒地上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苎麻都长到小腿高了。他说等到了秋天,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呢。可是到了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证明别人是错的,喜欢纠正别人对我的不正确的认识和说法。”“我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一直是这样过来的,希望我还能继续这样做”。这是“万人迷”贝克汉姆2004年元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他说他的一次又一次成功,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而且也证明了那些否定他、攻击他、歪曲他的人的错误。到了2006年9月,被新帅麦克拉伦排除在英格兰队之外的贝克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又说:“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震动,如果说不失望的话那是在说谎,入选英格兰队10年之后告别它是一种糟糕的感受。他已经作出了决定,但我感受到的却不是苦难,而是失望…  相似文献   
8.
“我总有一种感觉,我如果不到河里去游游泳,那些宝贵的河水就会被浪费掉了似的。”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他竟然做到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天都到城外的河水里去游泳。我说你要注意安全啊。他笑一笑说:“没事,我每次都会把一个充满了气的篮球系在身上。”  相似文献   
9.
智讨墨盒     
我用的一台打印机,是今年春天买的,里面只配了一个黑色墨盒,墨水用完后,我一次又一次地往里面加,直到打印头磨损了,打出的字有点模糊了,我才决定更换墨盒。没想到这次买墨盒,让我知道了那个卖我打印机的老板,在卖给我打印机时做了不光彩的手脚。那种打印机配备的是两个墨盒——黑色和彩色的各一个,他却把彩色墨盒克扣了。难怪我那个打印机,里面装彩色墨盒的位置是空着的。  相似文献   
10.
长寿的秘诀     
198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意大利终身参议员丽塔·李维·蒙塔西妮,近日刚刚度过了百岁生目。虽已百岁高龄,李维·蒙塔西妮每天仍会前往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她每天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生活极有规律。记者见到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行动敏捷,笑容迷人.那敏锐的思维和充沛的体力,足以令年岁只有她一半的人艳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