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刻板印象威胁是个体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威胁会导致个体行为上的表现下降和心理上的分离与不认同。同时,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也会受领域认同、群体认同和自我等因素的影响。心理机制方面,已由焦虑、唤醒等单一机制研究转向了多威胁线索加工模型、综合过程模型的探讨。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可以采用重塑任务与建立认同安全环境等手段进行应对。未来研究将集中于心理后果的研究、不同类型威胁的后继研究、现场研究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随机序列中的近因效应。在实验1中,采用传统实验范式,让被试进行一系列的抛掷硬币结果的猜测并给予反馈,结果发现:(1)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不同时,人们通常把各个结果分别作为独立的单元来看待,大部分情况下做出随机性的预期;(2)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相同时,人们通常把连续几次相同的结果作为一个认知单元来看待,在最近猜测对错两种情况下分别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近因效应。当最近1次猜对时,对下一结果的预期出现正近因效应即热手谬误,但是最近几次连续猜对时谬误减少乃至消失;当最近1次猜错时,对下一结果的预期出现负近因效应即赌徒谬误,并且最近几次连续猜错时负近因效应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实验2在实验1范式的基础上,把硬币抛掷的结果人为分组,发现被试对每一组的第一个结果做出预期时,实验1中的各种效应均消失,该现象支持关于随机序列知觉的“格式塔理论”。  相似文献   
3.
P300和CNV在GKT的延时反应范式中测谎效果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杀人游戏情境中,设置无反馈和有反馈两个实验组,采用GKT(guilt knowledge test)的延时反应范式,考察P300和CNV两种ERP成分的测谎效果。结果发现:刺激呈现后大约450ms诱发了一个正性ERP成分(P300),大约800ms诱发了一个负性ERP成分(CNV)。在有、无反馈两种实验范式下,P300和CNV两种测谎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生了分离——有无反馈不影响P300峰值大小;而在有反馈条件下,“杀手”对于犯罪细节词语(探测刺激)的CNV明显增大。使用Bootstrap波幅差异分析法,分别计算P300和CNV在有、无反馈情况下的检出率,结果发现:两个指标的检出率在有、无反馈两种实验范式下的变化情况也发生了分离。这些结果表明:P300和CNV两个指标具有不同的测谎功能,这可能和它们所反映的不同欺骗心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