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忠君爱国与时俱进──评谢俊美《翁同龢传》徐梁伯,闾小波“展卷尚茫昧,掩卷为长叹”。谢俊美先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穷多年心血完成难度较大的《翁同传》,读后确实令人心折。该书有如下特点;一、知难而进,填补空白,首次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了翁同复杂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留日学生及国内青年学生中间有一股招国魂的思潮。章开沅先生的《论辛亥国魂之铸造》,率先对这论题作了探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1903年苏州青年学生上狮子山招国魂一事,在当时影响颇大。近年来学术界也常提及此事,然于时间、地点、人物等都不准确,或语焉不详。笔者搜集到此举的有关史料,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家对近代人物的研究,动辄以某某“派”冠之。诸如驰禁派、严禁派、顽固派、洋务派、立宪派、革命派等等,不一而足。似乎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无数历史人物仅用这几顶帽子便可对号入座;各个阶段的历史也就是两个派别斗争的历史。更有甚者,对历史人物冠之以“派”,这不仅仅是一个事实判断,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识多局限于中国周边的邻国。对此,林则徐曾痛心地指出:“沿海文武员弁,不?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于是,他组织人员编成《四洲志》草稿,革职后交友人魏源扩充而成《海国图志》。林则徐遂被人誉为“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范文澜:  相似文献   
5.
闾小波 《学海》2006,(3):54-61
近年来,陈独秀晚年在书信中表达的民主观备受学界的关注,且被有些学者不适当地夸张。事实上,影响陈独秀民主观形成的思想资源,既有当时西方一些“苏联之友”的作品,更有托洛茨基的几部重要著作,尤其是他的《被背叛的革命》一书。挖掘陈独秀晚年民主观生成的思想资源,并不排除陈氏本人对此所作的思考与辨析,更不否认陈独秀在全球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衰落时期的至尊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