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控制单字词N+1的预视加工负荷和词N+2首字的预视信息类型,探讨了汉语阅读中词N+2的预视对高频单字词N+1加工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词N+1的预视为低加工负荷时,词N+2首字的预视对词N+1的加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当词N+2首字的预视字与词N+1正字法相似,并且只呈现在副中央凹中时,显著的阻碍了词N+1随后的加工。结果表明,副中央凹中词N+2能够获得预视加工,可能获得正字法预视信息并对随后词N+1的加工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受词N+1的预视加工负荷的调节。实验结果符合注意梯度指引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以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在机控速度(240字/分)条件下,如何在单行呈现动态文本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绩效。实验采用2(呈现方式:引导式、RSVP)×2(年级:三年级、五年级)×2(窗口:5字、10字)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在呈现方式上,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RSVP,更受被试偏爱;(2)在两种呈现方式下,五年级的阅读正确率显著高于三年级;(3)与平滑滚动引导式相比,窗口大小对RSVP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者,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者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者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者日语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EyeLink II 眼动仪,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预测性:高、低)×3(空格: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非词空格)被试内设计,考察了预测性和空格对中文阅读影响,探讨了模块化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的争论。结果发现:词的预测性和空格两因素的主效应显著,但二者之间无交互作用,符合模块化理论的预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以14名老年人和14名青年人为被试,探讨他们阅读空格汉语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阅读材料分为正常无空格文本和词间空格文本两种.结果发现:(1)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时,老年人与青年人都表现出单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中心,多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开头;(2)老年人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时对词尾的注视概率显著低于词间空格文本,而青年人则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老年人与青年人在阅读空格文本时存在注视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6.
选取语音意识和快速自动命名双重缺陷的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探讨其言语工作记忆和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实验选取双重缺陷的发展性阅读障碍(DD)、年龄匹配(CA)和能力匹配(RL)三组儿童各25名,要求他们完成言语工作记忆(数字广度、汉字广度)和阅读(一分钟词汇阅读、三分钟句子阅读)任务。结果发现,DD儿童的数字倒背位数、一分钟读词数、三分钟读过字数和句子理解正确率均显著低于CA儿童,而与RL儿童差异不显著;DD儿童的句子阅读正确率显著低于CA、RL儿童。表明双重缺陷DD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和阅读能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滞后和缺陷。  相似文献   
7.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笔画数多少构成高低不同的视觉复杂性,操纵文本的字间距,来考察视觉复杂性和字间距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阅读低视觉复杂性文本时,随着字间距的不断增加,字间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6 pt)阅读时间最长、总注视次数最多,随后在本实验字间距最大条件下(+12 pt)阅读时间变短、总注视次数变少,正常儿童不存在这种现象。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字间距和视觉复杂性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起到调节作用,低视觉复杂性文本可以降低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强度和字间距大小的数量关系呈非线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EyeLink Ⅱ眼动仪,以汉-俄双语者(15名)和母语为俄语者(15名)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有空格、删除空格、去空格隔词加粗三种类型词切分方式的俄语句子,探讨不同词切分方式对两组被试俄语文本阅读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有空格条件相比,去空格隔词加粗条件下的平均注视时间和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阅读速度更慢;而删除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成绩最低。在各呈现条件下,母语为俄语者的成绩都显著好于汉-俄双语者;删除空格后,汉-俄双语者比母语为俄语者的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阅读速度更慢。对于像俄语这种有词间空格的语言来说,删除词间空格不仅对母语读者的阅读产生干扰,对于第二语言读者的阅读产生的干扰会更大。汉-俄双语者的俄语水平和俄语文本的呈现方式影响他们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白学军  刘丽  宋娟  郭志英 《心理学报》2016,48(11):1357-1369
本研究采用训练−测试范式考察颜色和位置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是否存在基于具体位置的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在训练阶段, 被试对8个位置中两个位置出现的红色目标反应伴随着高奖励反馈, 而对另外两个位置出现的红色目标反应伴随着低奖励反馈, 其它4个位置为中性位置, 没有目标出现。在测试阶段, 一半试次中红色刺激作为分心物出现。结果发现, 只有当分心刺激出现在高奖励位置和两个高奖励位置之间的中性位置时才能够捕获注意; 实验2考察颜色和位置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交互作用。在训练阶段, 将颜色特征和位置信息联合起来进行学习。在测试阶段, 和高、低奖励相联结的颜色刺激各在1/3试次中作为分心物出现。结果发现, 只有当高奖励颜色出现在高奖励位置或出现在高奖励位置之间的中性位置时才能够捕获注意。研究结果表明:(1)位置联结的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能够泛化到特定邻近位置上; (2)个体在训练阶段将颜色和位置的联合特征与奖励建立联结, 训练阶段建立的联结不能泛化到部分特征上。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效应的泛化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名日-汉双语者为被试,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四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非词空格条件和字间空格条件。为了确保四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 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发现:(1)在总体和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显著少于正常条件; 非词空格和字间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2)在总体分析中, 总句子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在正常条件和词间空格条件中差异不显著; 局部分析中, 词间空格条件比正常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短、注视次数更少。表明日-汉双语者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 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的词汇识别有促进作用; 在汉语阅读中, 词是重要的加工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