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韩文藻先生1923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44年,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基督徒学生团契活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和基督教外事交往工作。1980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时,他担任副总干事,后任副会长,1997年初担任会长。此外,还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副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咨询委员会主任等。韩文藻先生曾被美国圣经公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称号,美国印地安那州协同神学院和阿拉巴马州桑福德大学亦曾授予他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2月3日,韩文藻先生逝世,享年83岁。为了纪念韩文藻先生,本刊约请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赵恩先生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2.
正"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各位同工同道,今天的感恩礼拜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想40年前,即1978年,"文革"才结束,中国基督教刚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其恢复速度是超人的快。按丁光训主教在1982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到的:"最近三年来,每两三天就有一两处教堂建立起来或者是重新恢复起来了,并且焕发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会是一片广大的禾场,其中果然有不少兴旺的现象,还有不少美好的见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国教会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从农村教会角度看,如何重视神学建设。 最近,我收到一位安徽金陵校友的来信,他叙述了在农村有大量值得思考的神学问题,例如要求信徒祷告时面向东方,因为神在东方;又称在梦中看见一位  相似文献   
4.
赵誌恩 《天风》2004,(10):52-53
编辑老师: 在我们教会里,现在正流行着这样的一种祷告,就是主领人在领祷告时,忽然在祷告中间加入几句"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混乱和搅扰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的疾病和软弱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沉睡和打盹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捆绑魔鬼撒但和一切的邪灵,我奉主耶稣的名命令……"等等。然后又是祷告,最后是"这样的祷告不配,都是奉主耶稣的圣名祈求的,阿们"。据他(她)们自己解释:这种祷告叫"宣告的祷告"。并且每次聚会祷告时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赵誌恩 《天风》2009,(10):7-8
60年前的今天,只有20岁的我,从浙江湖州来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就读于金陵神学院。没有想到,“首都”也是一片荒凉,市中心新街口破烂矮小的披屋成排,主要街道汉中路,人们以马车当步,马路上马粪成堆,下雨天道路泥泞(没有柏油路)。旧南京只有两条公共汽车线路,市政建设被描绘为:道路不平、路灯不明、电话不灵,到处可见旧南京的破烂样。  相似文献   
6.
赵誌恩 《天风》2008,(15):18-21
今日中国基督徒的重任,藉着地震,不但应该显示我们的爱心.更应明白有一个"新天新地"将要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不但要祈求,更要实践"主的国"在地上.主的旨意在地实现如同在天.使教会更加兴旺,国家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7.
赵誌恩 《天风》2014,(12):40-41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过去了30个年头,这30年占据了我们人生黄金时代的一大半,这次再次相逢于母院,于景于情感慨万千。人生过了中年是否要继续奉献?今天中国教会的现实是否需要我们继续加深我们的奉献心愿?神让我们看见要收的庄稼还多着呢!  相似文献   
8.
赵誌恩 《天风》2012,(9):32-33
我们亲爱的同工许鼎新老师已经离世归天、安息主怀,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此举行追思礼拜,为了纪念他。并向神祈求,求主记念他在地上的劳苦,并能安慰他的家人,使他们在主里坚守信仰,在世度日更加荣耀主名。  相似文献   
9.
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如何正确地理解《圣经》中"龙"的问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出发,详细阐述了使用文本考证、原文字义、历史背景的方法解释《圣经》的重要性,以消除中国基督徒对龙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赵誌恩 《天风》2010,(4):46-46
<正>春节前后我有机会多次在城市、农村教会主讲培灵聚会。其间听到来自各地同工同道的种种声音,我想他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各地基督教两会教牧同工及神学院校师生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我略举一二,希望能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