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德格尔通过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从绝对开端并返回绝对的前提的分析,在扬弃黑格尔的同时巧妙地阐发他自己的解释学观点,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存在与存在者的含义等问题,对于我们理解《精神现象学》,理解海德格尔本人的思想及其从事哲学方法,以及两位思想家之间内在的继承和批判关系都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E.卡西尔和M.海德格尔在瑞士达沃斯进行的一场辩论的整理稿,集中体现了以卡西尔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在对康德哲学的不同解释中所生发出来的对于自由、有限性、客观性、真理和哲学的本质等问题的不同观点。这种面对面的辩论,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差异、冲突和某种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这些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的理解,并深化对康德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突显出来。由于胡塞尔首先针对科学危机带来的困境而提出生活世界概念及相关问题,致使人们将"生活世界"概念赋予过多的人文主义色彩。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分析了三种无聊情绪及其时间根据,并探讨了世界和有限性问题。这些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一方面使我们得以反观《存在与时间》中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上手状态与现成在手状态的关系,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探究真正的"生活"世界之不同层面或维度的关系及其统一,在"人文"和"科学"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